陳玲利
陜西省寶雞教育學院,陜西 寶雞 721004
?
情感課堂的助推器
——點燃課堂
陳玲利
陜西省寶雞教育學院,陜西 寶雞 721004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溉,而是點燃。”我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當我用我的智慧點燃學生時,我內心深處便會產生一股愉悅的暖流,溫暖全身,瞬間活力四射,使我疲憊的身軀煥發出無限的青春活力。只有學生課堂上思維火花的碰撞,我才能感到這樣的課堂是有生命力的,我才會身心愉悅,感受到教學的快樂。
情感課堂;點燃課堂
縱觀以往課堂,凡是教的輕松的課堂都緣于學生思維的靈動,老師的點撥就像引燃了熊熊烈火。課堂上學生的激情四射,讓老師充分體驗到成功者的喜悅。
講拓展閱讀《推敲》一課時,為了明確到底是“推”好還是“敲”好,我讓同學們作比較。同學們思想火花的碰撞,讓課堂活了。
“為什么敲比推更好呢?”我問道。伶牙俐齒的孫嘉悅說道:“推顯得沒修養,敲更有禮貌。”才思敏捷的屈可盈補充:“他是僧人,僧人都很有修養,所以用敲更合適。”孫嘉悅又補充:“因為賈島是去拜訪朋友李寧,這樣更有禮貌。”我們的才子李毅然補充:“讀起來敲比推更有韻味。”課外知識豐富的王俊翔又補充:“我查到資料,古時候6點就黑了,人們就都把門栓上了,推是推不開的。”這時我們的班長才女黃瑞棋置疑:“不對,那時天還沒黑呢?”剛一說完屈可盈馬上反駁道:“天已經黑了,從‘鳥宿’、‘月下’就可以看出來。”聽了孩子們的爭議,我暗暗為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他們思維火花的綻放使課堂精彩紛呈。我也被孩子們點燃了。一節課緊鑼密鼓,學生學的有趣,老師教的輕松。
學習《晏子使楚》一課時,聰慧的晏子反駁楚王說齊國人多時用了一系列成語,通過預習學生知道了張袂成陰,摩肩接踵,揮汗成雨,比肩繼踵。在說到揮汗成雨時,調皮機靈的吳鵬軒站起來說是揮汗如雨。我的大腦也開始迅速思考,這兩個成語能否通用。此時教室一片安靜,大家都在積極思考,突然思維敏捷的孫佳悅站起來說道:揮汗如雨表示人干活很累時大量地流汗,而課文中晏子說的是齊國人很多,人人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所以用揮汗成雨更合適。“同學們都向他投去羨慕、敬佩的目光,此時教室想起了熱烈的掌聲。我也頓時茅塞頓開。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讓我這個老師也甘拜下風。
《給爸爸打工》是練習冊上的一道閱讀題,在完成選詞填空時就“嚴肅”和“嚴厲”到底該選誰,學生發生了分歧:到底是嚴肅的神情還是嚴厲的神情。一方說是嚴厲,因為爸爸已經生氣了,表情應該是嚴厲的。另一方反駁是嚴肅,雖然爸爸生氣了,但此時“我”已經知道錯了并沒有和爸爸發生爭執,父親也沒有發作,所以還不夠嚴厲的程度。聽了學生的回答我暗暗佩服他們,孩子的思維越來越敏銳,對教材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駕輕就熟。
學了《奇怪的圣誕包裹》一文,學生紛紛被這位華僑濃郁的愛國之情感動了。我趁熱打鐵追問,我們前面還學過哪些愛國之士的故事。學生立刻回憶到以前學過的華羅庚,鄧嘉先,錢學森,還有葉落歸根的老人等,紛紛被他們濃郁的愛國情深深地感染了。再進行一番愛國教育就水到渠成,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禮物》這一單元學完后,我們圍繞“什么才是好禮物”展開討論,結合前面幾篇課文《獻你一束花》《微笑》,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學生思路打開了,紛紛有感而發,討論出了好禮物的標準:發自內心的,帶著濃濃愛意的,是祝福,是鼓勵,是自信,是友誼,表達了深情厚意,不能以金錢來衡量的,是一種愛的體現。
明白了好禮物的真諦,再聯系最近這幾天班里出現的送賀卡現象,我順勢引導學生,送禮送的是真心,不是金錢能買來的。買賀卡不如親手做一張,既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蘊涵了濃濃的愛心,這是金錢買不到的,更有價值,更環保。
學生大受啟發,紛紛亮出了自己的絕招,一張張奇思妙想,精彩紛呈,五顏六色的賀卡誕生了,不僅節約了金錢,還拉近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學完《韻味》一單元我讓學生仿寫句子,學生調動自己各種感官,聯系生活實際,寫出的句子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就連平時學習不好的同學都能積極參與。
如調皮搗蛋,酷愛飲食文化的王瑞臻同學寫道:“我還喜歡吃,不管是哪一種。我喜歡咸中帶辣的牛排,美味的烤肉,外酥里嫩的辣子雞,以及噴香撲鼻的手撕肉。我也喜歡小吃,香辣可口的搟面皮,肉嫩多汁的肉夾饃,滿嘴飄香的油酥鍋盔,我認為他們也同樣好吃,同樣讓人贊不絕口。”
富有愛心,尤其喜歡小狗的賀子玉同學寫道:“我還喜歡狗,不管是什么種類。我喜歡尊貴的貴賓,威武的金毛,毛茸茸的泰迪,以及高原之王雪伏拉。我也喜歡農村不知名的土狗,胖胖的,尖耳的,我認為他們同樣可愛。”
另一位昆蟲愛好者屈可盈同學說道:“我還喜歡小動物,不管是什么品種的。我喜歡活蹦亂跳的小白兔,憨厚老實的小烏龜,忠于職守的小狗,以及那苯頭苯腦的海龜。我也喜歡那些身體結構十分復雜的昆蟲,如豆娘,蜜蜂,甲殼蟲等,我認為是他們讓我探尋到生物的知識,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學生都能聯系生活實際,寫出來的句子感情飽滿。
學習《信》后,同學們思維的火花綻放了,課堂上精彩紛呈,同學們仿寫的詩歌都很有創意。如孫嘉悅:替大樹給小鳥寫,快點來筑巢,我已經枝繁葉茂。上官雨林:替麥子給農民伯伯寫,快來收割吧,我們已經成熟。劉述責:替藍天給學飛的小鳥寫,認真學飛吧,總有一天你會飛上藍天。劉悅:替大樹給小樹苗寫,快點長大吧,沙塵暴不久要來到。
《微笑》一課學完后,我讓學生總結收獲,寫寫微笑給自己的幫助或啟迪。學生紛紛有感而發,寫出了自己的心聲:溫暖,友情,鼓勵,幫助,啟迪,感動,心靈之橋,友誼之窗,愛心,信任,祝福,寬容,友好……微笑深入骨髓,植入學生的心田。
我被孩子們的想法打動了,他們的心愿多么美好呀,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老師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質,課堂上多給學生創設這樣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融入到課本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共鳴。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著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作為一名真正熱愛教育的老師只有點燃了學生的創造激情,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才會讓自己的課堂充滿吸引力,教學效果才會最大化,才會內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我會繼續努力,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讓自己的課堂永遠充滿活力。
[1]蘇霍姆林斯基給老師的一百個建議.
陳玲利(1979-),女,本科,中級職稱,陜西省寶雞教育學院,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與教學管理。
G
A
1006-0049-(2017)12-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