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陽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
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分析
朱晨陽
鄭州師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在現有的經濟一體化格局背景下,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由于各類因素的影響,在少數的地區與領域中,經濟危機已經悄然出現。在這一背景下,大量企業開始裁員,招聘需求也日益減少,這導致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與日俱增,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突出。在2017年的就業藍皮書上提出,在2017年,本科大學生就業率下降,職業院校則變動不大。面對現今的社會發展,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群,與之相關的就業問題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
大學生;就業;創業
從1999年開始,中國的大學開始擴大招生規模數量,中國的高等教育有了劃時代的改變,由面向少數高質量的學生招生變為面向更多普通人群招生。當前,本科生、碩士生到處都是。高等院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困難無比。任何一個畢業生要想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職業規劃能力缺乏,職業定位有偏差,這是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畢業生不了解個人的長處與自己的性格特點,對自己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定位及能力的判斷,從而導致其面對就業崗位的選擇時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無法揚長避短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從而導致找工作過程中敗給其他求職者,或者雖然找到工作了但對工作滿意度不高,最終導致離職或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狀況出現。
(一)理論基礎不扎實,專業技能不熟練
部分高等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存在突出的問題,導致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上,出現了脫節問題,在校企合作、就業指導以及工學結合方面,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沒有突出高等教育的特色,在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存在突出的問題。雖然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經在高職院校中普及,但是在高等院校中實施的力度還不是很好。從人才能力與知識的定位角度來看,市場需要的主要為實務型人才,這一定位與學生主觀定位方面還存在分歧,這就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把握好市場需求的變動,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學校沒有在企業與學生之間構建溝通渠道,部分學校則沒有把握好市場需求的變化,在市場需求與目標設置方面,出現偏差,難以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
(二)缺乏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態度端正的學生。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企業認為——有一個良好且端正的態度,是招聘單位在選擇應聘者時非常看重的一點。但是,職業能力與素養也是企業選擇應聘者的一個非常看重的一個方向。職業能力與素養一般包括較強的團隊意識,集體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溝通表達能力。如今大學生主要為95后,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長的寵愛下長大,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表現出了獨特的性格特征,他們喜歡獨處,缺乏集體意識。針對這一問題,各個高校需要提升大學生教育的針對性,推行漸進式的育人模式。
(一)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就業能力
學生想要增強就業能力,就離不開實踐教學環節。但是對于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和實踐都嚴重脫節,更多的是理論的教學。為了增強學生在社會上的就業能力,在教學中應該增加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教學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實現理論學習和能力培養同步進行。在實踐方面,學校應該在安排課程的時候增加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參觀學習和練習的機會,更好的了解本專業在企業中的運營模式。
(二)增強大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程度
當前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雖然知道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與作用,但是卻無法真正理解這一問題的本質含義,更有甚者,對職業生涯規劃漠不關心,他們不知道規劃的技巧,無所適從。目前,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誘因是由于大學生對于自身的定位不準,不知道怎樣規劃。用人單位則提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不了解自己的優勢,由此可見職業規劃對學生求職的重要性。但很多學生目前并沒有認識到這點。如,有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工作以后的事。事實上,對職業的設想早已進入我們的生活。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更好的幫助學生認識自己
大學生求職時如果想要在眾多的競爭者中突顯出自己的優勢,并且能夠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工作能力還是各個企業在選擇應聘者時排在第一位的,有些同學在大學期間經常參加學校活動,或者經常參與活動的舉辦和策劃的,相對來說綜合能力一般是要高于普通學生的。例如學生會的學生干部和學生會主席,因為他們經常幫助老師辦公或者幫助學校舉辦活動,在工作的過程中慢慢的就能很好地得到鍛煉和升華,同時也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因此,在大學期間,各個老師應該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大學的工作當中,或者是教學工作中,在實際的操作和聯系中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其次,也要關注職業與個性、性格、喜好之間的結合點,特別是興趣與愛好,在擇業時,應該盡可能的將興趣愛好與自身性格相結合,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盡管大學生就業的壓力日顯突出,但市場對高等院校的高素質畢業生的需求潛力還是比較大的,新的經濟發展對高等院校畢業生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應該有所轉變,應該從實際出發,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水平,更應該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只有不斷的探索更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以更快的速度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提高高等院校的畢業生的就業水平。而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也要充分了解就業能力的本質含義,全面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G
A
1006-0049-(2017)12-0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