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
大學生網上消費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張 靜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互聯網+”時代,網絡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網上消費更是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其網上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進一步探討了大學生網上消費教育引導的對策和方法,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網上消費觀念,科學適度的進行網上消費。
大學生;網上消費;調查研究
“互聯網+”時代,網絡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網上消費更是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網上消費指消費者在網絡虛擬的社會中自主選擇、自愿購買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和服務[1]。網上消費以其高效性、便捷性等特點,逐漸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主流消費方式,一方面網上消費能夠滿足大學生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但另一方面大學生網上消費具有易受外界信息干擾、缺乏自控能力和盲目跟風等特點[2],因此加強大學生網上消費行為引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網上消費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其網上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進一步探討了大學生網上消費教育引導的對策和方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獲得有效問卷382份,調查對象為信陽地區的在校大學生,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保證了調查對象在性別、年級、文理科分布上較為平均。問卷是對大學生網上消費和網上消費教育現狀的調查。
(一)大學生網上消費現狀分析
對于“您網上消費的額度占您整體消費的比例符合以下哪項?”這一題目的調查,排名最高的是“10%-30%”和“10%以下”分別占到了63.2%和28.4%。對于“您每月用于網上消費的金額大概有多少?”這一題目的調查,選擇學生人數最多的是“101-300元”,超過72%的學生對其進行選擇。對于“您的網上消費主要用于以下哪幾項?”這一題目的調查,排名最高的是“服飾、個人護理產品”和“食品”分別占到了67.2%和58.8%,然后依次為和“電子類產品”和“圖書、學習資料”也分別占到了35.3%和30.6%。這表明大學生的網絡消費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對其進一步分析發現女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購買服飾、個人護理產品和食品,而男大學生更傾向于購買電子產品和游戲相關產品。
(二)大學生網上消費教育現狀分析
對“您所在的學校是否開展過網上消費的教育或引導?”這一題目的調查,超過70%的學生表示學校開展過相關的教育,但是對“您對學校開展的網上消費教育的總體評價是?”這一題目的調查中可以看出,58.2%的學生表示學校的網上消費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于“您希望獲得關于網上消費的哪些引導?”這一題目的調查,排名最高的是“網上消費安全”占到了82.3%,其次是“網上消費技能”和“網上消費知識”分別占到了63.6%和56.2%,這一方面表現出大學生認識到網上消費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他們的網上消費安全知識有限,因此高校的網上消費教育和引導應當側重網上消費安全觀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引導大學生安全消費。
(一)加強大學生網上消費責任感
在本次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網上消費金額和項目缺乏明確的計劃,并且存在超前消費的現象。所謂的超前消費是指大學生在網上消費的過程中,消費的金額超過了大學生的實有消費水平。近期以來,隨著網上分期支付平臺和網絡貸款軟件的應運而生,使得大學生分期付款和網絡貸款變得更加容易,對于那些自控能力不強,消費不夠理性的大學生來說,很容易產生沖動購買的行為,但是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單一、課余時間精力有限,使得部分選擇分期付款和網絡貸款的大學生不能夠及時還款,這些網上消費的不良記錄可能會對大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產生各種影響[3]。因此高校的網上消費教育應當加強大學生的網上消費責任感,引導大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對自己的網上消費行為進行合理規劃,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科學適度的進行網上消費。
(二)強化大學生網上消費維權意識
網上消費的非直觀性和片面性,讓大學生網上消費的風險加大,有些商品為了吸引消費者可能存在虛假宣傳等現象,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網絡維權意識淡薄,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自己在網上消費中有被騙的經歷,但都沒有采取后續措施。因此,首先作為政府部門要加大網絡消費監管力度,加強網絡消費法制設立,通過制定針對網絡消費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網絡消費環境,建立健康有序的網上消費市場機制[4]。其次,對于高校而言,可以通過課堂講授、講座和拓展活動等形式,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網上消費教育活動,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消費維權意識的重要性,增強大學生網上消費維權意識,懂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網上消費觀念
網上消費的便捷性使得大學生能夠迅速的將消費欲望轉化為購買行為,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學生甚至不考慮自身經濟狀況和實際消費能力,在網絡消費中盲目攀比,以此來得到周圍人的關注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5]。針對這種現象,高校應當引導大學生合理調整消費結構,在網上消費中做到有計劃、有目的、不盲從、不攀比,通過網上消費滿足自身合理消費需求,同時引導教育當代大學生要自覺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樹立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不斷增強自身的艱苦奮斗意識,樹立健康的網上消費觀念。
[1]黃佑聰.大學生網上消費認同研究[D].中南大學,2011.
[2]鄧雋.大學生網上消費影響因素分析[J].電子商務,2010(11).
[3]譚佳.網絡消費對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陳方雨.我國網絡消費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5]穆子.當代大學生網絡消費觀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
F
A
1006-0049-(2017)12-02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