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張玲玲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隨著新思潮、新技術和新媒體的出現,環境藝術設計日益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原來定義中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當今國家對藝術設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綜合性交叉學科,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既要有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也要有共同的特性。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在一些認識上還存在許多誤區,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我們應根據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進行創新,對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使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走向良性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現狀;教學改革;創新
關于民辦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問題是目前很流行的一個話題,近年來各民辦高校廣泛招錄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這表明本專業在市場的發展前景上還是很廣泛的。但是,對于民辦高校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問題上仍存在許多不足,所以,大家對其教學改革問題十分關注。本文首先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強調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探討教學改革將從哪些方面進行,并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
藝術設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快速進步,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發展現狀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根據民辦高校發展的特點,教育培養模式、教學方法等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依據國家對民辦高校辦學要求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許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并且也不能緊密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關起門來自己造車,導致學生在面對市場競爭時,滿足不了各個企業單位的需求,脫節于外界的變化,這讓畢業的學生在面臨工作時變得十分被動。針對此問題,民辦高校可以根據各自的辦學理念與特色,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依據社會的市場需求,培養實用型人才。只有培養出來的學生被市場接納,被企業肯定,民辦高校的聲譽才能被家長及學生肯定。
(二)教學與實踐相脫離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它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傳統的理論傳授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學生需要走出去,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訓加深理解。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強調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操作能力的指導,這樣只有文字的填鴨式灌輸而沒有學生親自動手的練習,將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模糊、片面,而無法真正理解與體會所學知識的內涵。目前市場在人才招聘中,企業單位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要求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否則學生只是單純地積累了考試試卷的經驗,而少了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整個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
(三)師資力量薄弱
民辦高校在招生力度上不斷加大,學生的數量跟教師的數量不能成正比,為了應付教學檢查與評估,很多專業院校不得不招收剛剛畢業的年輕教師來填補缺口,同時還會招聘大量的兼職教師。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結構十分清晰,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從公辦院校退職下來的老教授們,二是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們。第一種情況年齡大多50歲及以上,而這一批老教授又大部分從事純藝術理論的研究,對目前所提倡的藝術設計教育的認知不夠完善。而年輕教師的年齡雖然在25-35歲之間,工作熱情十分充足但又缺少相應的工作經驗,需要長期的積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的質量,漸漸地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下降。
(四)教育缺乏原創性
現在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賴于電腦,缺乏對學生造型能力的訓練。例如在3D軟件教學中,學生只是單純的將網上下載的各種現成模型拼湊在一起,就完成了一件所謂的設計作品,這導致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連草圖都不會畫,于是,各個學歷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幾乎沒有差別,因為大家都是在所謂的形式美法則前提下,拼湊模型,而缺少了設計的真正靈魂,即原創性。這種教育現象是很多高校存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了。
隨著我國工業化戰略的推進,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需求逐漸增長,這無疑推動了藝術設計教育事業教學改革的蓬勃發展。根據其實用性特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成為很多愛好美術學子選擇的熱門專業,依據教育的發展態勢,要求高校必須培養出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與時發展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其次,目前在各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各種弊端,改革必須提上日程。將審美教育貫穿始終,在做方案時,可以利用頭腦風暴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構思習慣,并積極引導學生的創造性設計思維。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中,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是首要的。高校不僅要把握好當代社會的需求,還要考慮到學生未來發展的問題。根據民辦高校辦學理念,我們必須將學生培養成“實用型人才”,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要求是嚴格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魅力。這就要求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還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藝術品味和實踐操作能力。當然,在當今發展迅速的市場環境競爭中,學生還要有自己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與眾不同的創新能力。
(二)加強教學的實踐性
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不能僅僅包含對理論知識的講授,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際鍛煉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站在講臺上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要改變這種古老的教學模式,調整我們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學生的提問與討論環節,給學生講授實際案例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當然,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身走出去從實踐中積累經驗,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接觸社會,了解市場變化,同各種商家打交道,通過實戰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三)提高師資水平
為了適應民辦高校學生數量的擴大,學校需要及時引進專業水平高、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同時要不斷促進在職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我們知道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的專業,但是目前很多民辦高校只停留在教師教與學生學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上,筆者建議學校可以不定期外聘一些專家學者或富于設計經驗的設計師來給學生講學,特別是實戰在一線的設計工作人員,分享他們的實戰經驗,通過具體的案例給學生講解,這樣的交流氛圍不僅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且學生能夠相應的掌握市場的最新動態與需求,后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當然,授課老師也要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培訓或比賽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創造必要的條件。
(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我們知道創新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靈魂。如果一個設計師沒有自己的風格與特點,那么必將被市場所淘汰,只是早與晚的事情。當前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可以鼓勵學生走出去觀看展覽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或通過開辦講座和比賽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水平。除了老師給學生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學校也要多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并且積極配合學生工作,為其提供適當的創作資源,甚至設置資金獎勵,提高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的發展對我們的工作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卻滋長了學生的懶惰性,減弱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同時增加學生討論、教師示范等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畢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那么學生要博覽群書,涉及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知識,拓寬視野,從基礎的臨摹到寫生再到創作的學習過程,逐步掌握設計的要領與方法。總而言之,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要有條理、分步驟地去引導學生對專業的學習;學生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設計元素、合理選擇表現方式,設計出更多富有創造性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
當今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這對于民辦高校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如何使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走向健康道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是值得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思考與研究的問題。基于民辦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學校必須進行改革。在明確自身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教學體系與方法的改革,為創出民辦高校的聲譽和特色做好鋪墊;為未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上述之詞,豹之一斑,未能盡言!但求能對民辦院校之發展進獻一點微薄之力!
[1]韋浩.我國當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現狀的新思考[J].科學時代,2011(8).
[2]張建琦.淺析我國高等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及解決問題的措施[J].青年文學家,2011(23).
[3]俎藝.藝術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青春歲月,2012(14).
[4]張晶.淺談高職室內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J].科學導刊,2010(29).
張玲玲(1990-),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J50-4;G
A
1006-0049-(2017)18-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