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晨
煙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基于對外漢語課堂的民主文化研究
陳 晨
煙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對外漢語課堂觀察起步較晚,研究也多從CILL范式中的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兩個要素出發,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僅僅局限于教師和學生兩個要素,很難全面客觀地對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及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歸因。本文將對兩個對外漢語課堂中的課堂民主文化進行觀察研究,并結合COLT量表進行分析,探究課堂民主文化對對外漢語課堂具有影響。
課堂;民主文化;影響
課堂觀察指觀察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設備在教室等從事教學活動的場所中,對處于自然教學狀態下的人、物或事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并加以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
COLT量表是已設計的公認的比較全面的課堂觀察工具。量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用于描述課堂上一段時間內的活動,第二部分用于描述師生或者生生之間話語的互動交際特征。崔允漷(2012)從教學實踐中提煉出四個要素,即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將其概括為課堂觀察LICC范式。
本文參考CILL范式和COLT量表制定出民主課堂觀察表,并將對外漢語民主課堂定義為學生積極廣泛參與的課堂;師生存在情感交流、意義共建協商的課堂;話題可由學生引發、由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控制的課堂;教師對學生多進行鼓勵、表揚、以適當方式進行糾錯的課堂。
對外漢語課堂的觀察研究并不豐富。有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如丁安琪(2006);有的從對外漢語課堂觀察的測量工具出發,如孫慧莉(2007);有的從教師職業素養的角度出發,如姚賢淼(2014)。關于對外漢語課堂文化的民主文化的研究很難找到,本文依照CILL范式和COLT量表作出對外漢語課堂民主文化觀察表,采用觀察法對北京語言大學(以下簡稱“北語”)兩個對外漢語課堂進行詳盡記錄和對比分析,試圖找出民主文化之于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意義所在。
(一)北語綜合課課堂1民主文化觀察
課堂1是北語的高級綜合課,觀察人數共12人,其中教師1人,學生11人。這堂課是一節不理想的對外漢語課堂。從活動形式來看,整堂課都是老師面向學生整體或個體的單一的交流活動,話輪短,基本上是一問一答的形式;缺乏學生之間的小組交流合作,有悖于對外漢語課堂培養運用漢語進行交際這一目標。從話語控制權來看,老師掌控整個課堂,有失師生的共同協商;從教師語言來看,整堂課共提問46次,其中面向全體同學的提問30次,指定各人回答的13次,僅占提問總數的28%,不利于學生個人創造力的發揮和積極性的培養;從學生語言來看,共回答問題32次,面對老師提問時,有些同學積極主動回答,共17次,老師只是給予“好”、“嗯”、“對了”這樣的簡單評價,有時候還會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直接否定,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培養。老師對學生的語言僅作出兩次鼓勵性評價,即直接性的表揚。
綜上所述,北語高級綜合課這一對外漢語課堂是不民主的對外漢語課堂,這一課堂文化下,學生學習較為被動,課堂學習氛圍沉悶,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
(二)北語北語綜合課課堂2民主文化觀察
課堂2是北語的中級綜合課,觀察人數共13人,其中教師1人,學生12人。這堂課是一節成功的對外漢語課堂。從活動形式來看,整堂課上不僅有老師面對全體學生的問答,也有老師針對個體學生的問答,不僅有師生的話語活動,還有生生的合作話語活動,不僅尊重學生整體,也尊重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從話語控制權來看,老師能夠掌控課堂,但多次主動向學生分享話語控制權,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氛圍。從教師語言來看,整堂課共提問62次,針對學生個體的提問達到約40%,針對小組的問答占整體問答的13%,分布合理,對于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表揚學生7次,體現了對學生的思維活動的尊重和肯定,有利于民主課堂文化的創建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學生語言來看,學生不僅積極配合老師,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在有問題時也能夠隨時提出,也敢于質疑老師的錯誤,體現了難能可貴的民主課堂文化精神。
綜上所述,北語中級綜合課2這一對外漢語課堂是民主的對外漢語課堂,這一課堂文化下,學生學習積極主動,班級學習氛圍濃厚,課堂生動有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學生漢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從以上的分析得出,民主的對外漢語課堂更有利于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怎樣創建民主的對外漢語課堂呢?
(一)組織形式多樣。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僅要設計師生互動的環節,還要設計生生互動的游戲、競爭、合作的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
(二)教師對學生多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對外漢語課堂的學生往往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盡管學生的母語和文化不盡相同,但是鼓勵性的言語形式都是存在的。一句簡單的肯定,對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教師多和學生進行意義協商。民主的對外漢語課堂里,教師掌控課堂的同時,尊重學生個體的看法和意見,在教師和學生的觀點不同時不應該是一味打壓,而是進行溝通和意義協商,只有解放學生的話語權,才能使學生將漢語當作交際工具,自信地進行交際活動。
本文借鑒CILL課堂觀察范式,結合COLT課堂觀察量表作出對外漢語課堂民主文化觀察期量表,并對北京語言大學的中級和高級兩個對外漢語課堂的民主文化進行觀察分析和對比研究,并對如何構建對外漢語民主課堂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1]孫慧莉.基于COLT量表的對外漢語課堂觀察量化工具研究[D].2007(6).
[2]吳麗珺.語用學視角下學生課堂話語權的研究[D].2014(5).
[3]崔允漷.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評課[J].教育研究,2012(5).
陳晨(1991-),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煙臺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H
A
1006-0049-(2017)18-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