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澤暉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淺析巴洛克時期聲樂藝術的發展和作品風格
魏澤暉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十七世紀初到十八世紀中期的歐洲音樂藝術,是音樂藝術史上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時期就是偉大的巴洛克時期。本文將立足于當時時代背景、聲樂發展的歷史淵源,來探討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風格與演唱特點,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演唱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
巴洛克時期;聲樂藝術;作品風格;演唱特點
一般來說,在音樂史上,我們把公元1600年到1750年這一段時期的歐洲音樂風格稱之為“巴洛克時期”。“巴洛克”一詞本身的意思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 是一個具有貶義性含義的詞語。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這一時期,可見當時的巴洛克時代是一個在思想文化與精神文明上極具爭議的混亂時期。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風格個性張揚,形態華麗,所以當時的歐洲人們認為它的華麗,張揚不羈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不尊重與貶低,且他們認為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在他們眼中是不完美的,所以從17世紀末開始,人們開始廣泛地使用具有批判性意義的詞語“巴洛克”來形容1600年至1750年這一時期的音樂。直到二十世紀時,人們才正確認識到“巴洛克”在文學﹑藝術上的正面貢獻和其總體的藝術風格。現在的巴洛克音樂已經在音樂史上得到了徹底的平反,甚至備受重視。
在美聲唱法的學習中,我們一定會提到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這一時期的音樂作曲理論及聲樂技術等藝術形式都發展迅速。聲樂方面不斷出現新的體裁,經文歌﹑彌撒曲﹑牧歌等都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并且當時的歐洲掀起了文藝復興的浪潮,使得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覺醒,人們愈加追求實現自我價值和追求物質享受,因此音樂藝術變得更加世俗性。而當時的歐洲也已經出現了詩歌﹑音樂﹑舞蹈等相結合的藝術戲劇體裁。正是基于這些有利條件,歌劇藝術才就此誕生。音樂史上最早完整保存下來的歌劇是《優麗狄茜》,由佩里﹑里努契尼和卡奇尼在1600年共同完成譜曲。歌劇由聲樂獨唱﹑重唱﹑對唱等多種演唱形式組成,宣敘調和詠嘆調則是歌劇演出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平時在學習中的必唱曲目。
巴洛克時期歐洲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音樂家,而A·斯卡拉蒂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樂派的代表性作曲家,也是巴洛克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折射出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風格和演唱特點。巴洛克時期所創作的聲樂作品大部分都為意大利語,意大利語的母音在歌唱時利于咬字吐字,能幫助歌者在歌唱中獲得良好的共鳴。這一時期的歌曲音域多為中音區,且旋律進行平穩,多以音階級進進行,音域跨度小,旋律較抒情,沒有復雜的調式織體和調式變化,旋律和歌詞重復度高,特別適合初級聲樂學習者學習,也是學習美聲唱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典曲目。而A·斯卡拉蒂的《如果弗洛林多忠誠》就是其中一首著名詠嘆調,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這首歌曲加以簡要分析。
(一)作品風格
這首歌曲的主題是關于愛情。歌詞大概描寫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女在許多追求者當中,只對弗洛林多產生了強烈愛情,但是又怕對方不夠愛自己,所以一直對弗洛林抱著懷疑不安的心情,不敢與弗洛林多相愛。音樂的開始給人一種明亮美好的氛圍,而曲調和歌詞的不斷重復又讓人感覺到主人公對待愛情把握不定的心情。
這首歌曲是一首“快—慢—快”完全再現的復三段曲式結構。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在旋律﹑力度﹑調式等方面與第一段形成對比,由第一段的降B大調轉為F大段,后又轉為d和聲小調,結束在d小調的主和弦上。第一段的調式旋律聽起來活潑﹑機靈,速度為小快板和快速的中板,節奏為三拍子,其形態不均勻的節拍,很好地表現出女孩兒內心急切﹑彷徨的心態。第二段的旋律比第一段聽起來更含蓄柔和。而作品的第三段則是以再現的手法來展開,對第一段的內容加以變化再現,作品結構擴大,加一些即興因素,結束處在旋律上添加裝飾,最后結束在了降B大調主和弦上。
(二)演唱特點
這首作品通過大量的歌詞的反復和旋律上即興的加花裝飾,生動且深刻地描繪了這位女子矛盾糾結的內心,作曲者運用三拍子的節奏,在段落中采用力度的變化形成音樂上情緒的強烈對比,以此來生動地表現少女對待愛情渴望而又急切的心態。在演唱時我們應該注意把歌曲中大量連音和跳音的對比表現出來,還有不同樂段情緒的不同也要表現出來,且要特別注意歌唱中身體的運動和對橫膈膜的運用,控制好氣息,從而更好地演繹作品。
斯卡拉蒂的很多作品都采用歌詞旋律完全重復的手法,他將之稱為范式詠嘆調,就是說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完全再現,但是在演唱時要用不同的情感去演唱。巴洛克時期的很多作品也運用了這種創作方式,這種作品在演唱時對歌唱者的歌唱機能要求比較高,要把聲音力度做得細致入微,在不斷變化中表現作品情感,還要保持作品旋律的完整性和流動性,以此來更好地表現作品。
巴洛克時期是音樂發展史上的偉大時期,也是優秀音樂作品層出不窮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在我們現在的聲樂教學中被作為基礎教材使用,也被諸多歌唱家在音樂會上演唱,極受大家喜愛,可見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在學習聲樂的歷程中,我們要不斷的學習與思索,上述文章內容是筆者在之前短暫的聲樂學習中所了解的淺顯的音樂知識和自己的一些感悟,而如何更好地學習和演唱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需要我們繼續關注和深入探討。
[1]李嘉.關于巴洛克概念的解讀[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7(04).
[2]馬克·伊萬·邦茲著,周映辰譯.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753.
[3]倪海霞.意大利歌劇的誕生及早期發展[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
616
A
魏澤暉(1996—),女,漢族,河南汝州,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14級本科生,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