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麗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巴洛克時期創作與演唱特征分析
葉麗麗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巴洛克時期,許多恢宏的聲樂作品被創作出來,蘊涵于其中的濃烈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剖析這些作品時,我們深深感到人性主義的光輝體現在這里,在充滿著對人性本身理解與肯定的同時,題材運用的廣泛、作品旋律的優美以及新穎靈活的節奏記號,使得音樂本身被賦予了極高的表現力和生命力。音樂的過程充滿變換色彩,其中的強或弱,又通過大量的力度表情記號得以暗示,增強了音樂的魅力和感染力。其他諸如風格內斂卻富含哲理寓意的音樂風格、高雅恢宏的音樂風格等等極為豐富的藝術特征,四百年來,這些音樂扎根藝術殿堂,向人間播撒著藝術的熱情、光輝、沉思與美。本文通過對巴洛克聲樂作品藝術創作特征和演唱特征的分析,希望給演唱者們提供一些參考。
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演唱特征
(一)靈活的節奏、節拍模式
在巴洛克時期,人們偏好使用比較簡練的節奏模式來進行創作。蘊藏在蒙特威爾第的“兩種規則”之中的那種自由與規律,平穩的樂速,令人神往。有節拍小節線的節奏和不分拍的自由節奏,作為節奏表現的兩種主要方式。這里強調一下,通常,詠嘆調里出現有節拍節奏的幾率和適應性大一些,而在宣敘調即興曲里,自由節奏占據優勢。這兩種節奏除各自獨立的藝術表現特征,也會在恰當的時機成套曲組合對比出現,比如歌劇的表演里面,規整詠嘆調和自由宣敘調,一般情況下應用在詠嘆調中,可形成節奏模式,穩定持續地貫穿樂曲始終,旋律在單純而統一的節奏中連續展開,富于流動性,還常常加入裝飾音,音樂顯得躁動卻又有節制,使音樂具有連續的動力,突顯生機勃勃的氣勢。
(二)音樂的人文性
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擺脫了過去封建神學的限制,作曲家對題材進行創新,大膽謳歌愛情和大自然的美,崇尚理性,內容肯定現實生活,精神的實質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目的是要追求人性的解放。作品追求人性化和世俗化,把宗教和音樂分離開來,使得一直以來把表現主題和內容主旨鎖定于“神”的固有格局被打開。樂觀思想是早期這些音樂要表現的重要主題,情感色彩濃郁是其重要特點,且敘事手法細膩,各種情緒的表達﹑抒發都很流暢﹑雅致。究其原因,在這個時期,歌劇本身包含的思想狀態較為簡潔明快,因此在表達的方式上,很自然地追求了直接﹑練達的風格,這些風格都體現在了多種表現方式以及伴奏和聲等方面。
(三)主音音樂特點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與之前相比較有了新的變化,主音音樂開始增多,主音樂采取多聲部,作品以其中某一個高音聲部的旋律為中心切入點,其他聲部陪襯﹑伴奏以不同的節奏﹑和聲等手法。和聲是一個不可取代的部分,地位重要,說它對主音音樂的寫作有基礎性作用毫不夸張,且和聲的創作必須能夠明確表達主題情感和音樂情緒,鮮明而深刻。
(四)移情寫法
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希望通過音樂把各種感情的核心元素一針見血﹑酣暢淋漓地呈現出來。于是,各色作品啟發于世紀牧歌,搜集各種自我表達和展現的方式,述說壓抑﹑激憤等精神狀態和期盼﹑瑰麗的情緒世界,有強烈的比對,音樂表達效果就有了現實的升華。所以我們說,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情感的多樣化和表現力度的追求始終是一條主線。音樂創作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模式,即從確立主題樂思到安排作品布局,最后到素材的展開。這個時期的音樂不是某個藝術家的個人感情,而是代表一類感情。
(一)模仿說話音調
早期的巴洛克聲樂作品,主要是宣敘和朗誦的風格。在我們熟知的朗誦﹑歌唱這兩種敘述形式之間,存在一種獨唱的形式,就是宣敘。有了宣敘這種方式,演唱的方法﹑技巧都獲得了突破空間。我們知道,一首作品的成敗在于內涵,歌詞是內涵的載體,所以音樂要為歌詞服務,宣敘調的表演者要把握這個原則,演唱時不能刻意追求華麗效果,而是要按說話的節奏控制韻律﹑重音等等。音樂的增強或削弱都得根據歌詞內容自然地展開調整。演唱時不僅要推敲宣敘調本身強調的節奏化和旋律化行進,也要注意音樂速度的自由推進,以融入演唱近似等同說話的曲調特征。早期作品里的很多單聲部歌曲,單聲音樂照著歌詞的重音節演唱是一個接近主流的特點,演唱者能夠運用生動化的語言要素,演唱清晰完整,思想內質傳遞直接,人物形象更鮮明。詩詞的情感﹑意境通過模擬說話的句法﹑詩詞音節重音形式來真摯表達。
(二)演唱節奏自由
宣敘調一般情況下較為自由的表演節奏,可以比較鮮明地烘托歌詞的意境。而這種自由的節奏,其調整和改變就得依據歌詞本身的氣質或者情節發展的需要。這里著重以卡契尼作品的演繹為例,其節奏的變化要注意到最細微處,作品初期的演唱節奏應該聽起來十分舒緩,給人感覺變化很少,每個音節就像是一些短時值的音符組合起來而構成的,這樣的演唱節奏效果當然不好,平淡無奇,缺乏想象力和表現力,把原本內涵豐富的歌詞唱成了雞肋。為了使歌詞更好的達到傳情達意的效果,人們在演唱節奏型上進行了加工,新的節奏型演唱使音樂更富有變化,演唱時音符不再那么均勻。
(三)強烈的戲劇性
巴洛克早期作品,演唱所體現出來的戲劇性音素都很強,這是基于宣敘調本身的靈活特征,表現不受約束,歌唱語言雄偉強勁,音樂可以隨著朗誦式的﹑戲劇的情節改變而變化或者是終止,旋律充滿起伏,又不失節奏連續。表演過程中,戲劇化的沖突色彩很強,給人震撼,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這些都能從直接的節奏轉換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蒙特威爾第對歌劇的創作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巴洛克藝術成就的重要代表。通過蒙特威爾第的努力使宣敘調演唱氣息更加連貫,把聲樂技巧與表達能力高度融合,他主張用夸張手法來體現充滿感情的說話音調,挖掘歌曲的內涵,線條更長,使歌曲具有高度的戲劇性。
(四)聲音的連貫性
談到聲樂技巧,聲音的連貫性極為重要,表演者要充分理解作品,并能根據作品的風格﹑節奏﹑韻律﹑表現風格等要素,準確把握作品情感,表演力求完整﹑平穩和連續,且為了達到輕松自如的演唱效果,不要出現因一味追求持續而導致聲音僵化等現象。既然有連貫性要求,就要做到音與音之間能夠實現圓滑過渡,尾音的延續恰到好處地銜接下一個音頭,注重轉換技巧,不死板﹑不拖泥帶水,自然流暢,確保氣息連續﹑情緒連貫。要著力避免演唱過程中無謂呼吸對樂句連貫性的影響,失掉連貫性這個基本要求,表演就會失敗;掌握這個關鍵,就會給人行云流水般趣味無窮的整體感覺,再加以清晰柔美的音色和流利生動的語言,會形成一種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巴洛克時期的作品體現了作曲家們獨特的創作風格,其豐富的藝術性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是音樂藝術的瑰寶。分析和借鑒其中大量藝術作品的關鍵特征和表演特點﹑技巧,可以獲得更扎實的聲音基礎,是聲音走向成熟完善的必由之路。
[1]王俊霞.巴洛克時期聲樂創作和演唱的特征研究[J].音樂創作,2016(02):157-158.
[2]劉述貴.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創作特征[J].大舞臺,2015(11):143-144.
[3]張靜.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藝術特征[J].大舞臺,2014(06):193-194.
[4]萬志文.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演唱特點[J].大舞臺,2016(09):140-141.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