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善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有機融合研究與實踐*
吳寶善**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各行各業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就業問題十分嚴峻,在新時代倡導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大背景下,要求高校在對學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和立項教育有機結合,全面對高校創新創業教學進行切合實際的研究和實踐,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學和理想教育有機融合目標的順利實現。
創新創業教育;理想教育;有機融合
(一)創新創業教育概念
隨著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在當今時代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型人才,而我國為了經濟能夠趕上許多發達國家,只是一味模仿國外的發展模式,對相關的技術和理念只是一味的抄襲模式,根本不去思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自身適應能力,所以我國在經濟發展一直存在局限性。隨著社會各個行業的超前發展,許多大型企業并不能招聘到十分滿意的技術人員,所以社會的相關學者對社會存在的這一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由此出現創新創業一詞,新時代對創新創業的解釋就是能夠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在高校的教學中將這種理念灌輸,并且實行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要充分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但將創新創業課程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學生,在教學實踐領域,高校要經常開展有關創新創業的活動,讓創新創業的意識深入每一個高校學生心中。
(二)理想教育的內涵
從高校教學角度來講,教育是高校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十分緊張的課程學習、厚重的教學課本、題海戰術的做題模式,我國的教學只注重對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學習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在理論實踐方面確實草草了事,我國社會普遍存在高校畢業生的操作能力達不到工作實踐水平的現象,有學者表明,實踐促進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最終目的,有人說興趣是一個人學習最好的老師。據相關信息表示,美國在小學的教育中,將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已經開展教學的實踐操作,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動手操作能力就超高,而我國在大學教學期間對操作能力的培養和美國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理想教學中就是各取精華之處并將其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從理論中感悟知識,在實踐中感悟理論,通過教學尋找方向,確定適合高校的實施目標,這就是理想教育。
二、創新創業教學和理想教育的有機融合的必然性和可實施性
(一)有機融合的必然性
將創新創業教學和理想教育有機融合的必然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調整人才結構的發展趨勢,為了迎合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上,在人才培養上,要求創新創業人才具備知識的全面性和開拓性,掌握知識的整體性,要求該方面人才擁有較強的開拓思維,對企業的各個崗位都有一定的快接受能力,思考問題的角度需要靈活的大腦以及迅速的對有些問題全面作答。
二是為了順應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也必將使兩者融合在一起,創新創業教學開展以來,有許多的高校學生在這一教學的開展下,許多學生都獲得了期待的效果,以這些成功的創新創業人才來講,普遍發現,他們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都能靈活的運用到實踐領域中去,他們的思維是敏感活躍的,相關的專業知識為理論的實現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三是為了順應十八屆五中全會對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落實工作,習近平提出對經濟發展的相關側面結構進行改革,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實質,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不但要注重知識的培養,在實踐領域要擁有較高的創新能力來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由此可見,將創新創業教學和理想教育有機的融合到一起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有機融合的可實施性
從有機融合可實施性角度來看,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本滿足不了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只是一味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并沒有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導致了許多高校學生在創業能力上都十分欠缺,而新時代對創新創業最終目標是將高校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創新型經濟的發展,在相關專業的不同崗位上都能夠快速的掌握工作的內容及實施的相關內容,對企業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人才的保障。其次在高校教學的內容上,我們不但要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還要將創新創業知識和我們所學知識達成共識,在創新創業的視角下看我們創業的發展走向。高校學生應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在對未來的工作崗位的實踐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將所學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巧妙的結合到一起,為以后工作崗位提供的各種創新模式都能快速的適應并融入。高校應將本校的教學戰略目標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實施,在學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革,以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為高校現階段的發展目標,將創新創業的教學理念種植于每一個高校學生心中,并將這種教學理念應用在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學中去。
(一)學分制改革
所謂學分制就是在高校對所學知識的修滿并且能順利通過的一種字據體現。對學分制進行改革就是將創新創業教程加到我們的課程中,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我們并不是把我們的理論知識課程設為我們學分制課程,隨著新時代教學模式的創新,將創新創業課程加入到高校學生的課堂上,是保障高校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所以高校應重視對該課程的開展工作,將創新創業課程列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范圍,并且對創新創業課程給予較高的學分,從而帶動高校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學分制的改革把教學課堂帶到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推動了高校創新創業教學的優化。
(二)更新課程內容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飛速的發展,在人才的需求上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高校為了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就需要不斷的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從創新創業課程的內容來看,高校應根據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不同需求,展望創新型人才在未來發展的前景并根據高校的辦學特色制定出緊跟時代的創業創新教材,在教材內容上,高校應關注社會發展走向,對不同行業創新型人才的不同需求,不斷更新和完善創業創新課程內容,使高校的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的教材,在教材的制定更改中,內容要具有時代性,將創新創業課程和理想教學課程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實現教材內容的時代性更改。
(三)轉變教學方式
在創新創業課程內容上的不斷創新,將給高校的授課老師提供了一本優秀的教科書,要想將該課程知識讓每一個學生深刻理解,在教學方式上就要引起重視,教學方式的順利進行直接關乎著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知識的掌握水平,怎樣將該課程的知識條理分明的給予高校學生,是高校在該課程教學方式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高校教學創新創業課程的開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在教學方式上,我們把學生作為核心人物進行培養,重點培養他們的創新創造能力。
創新創業教學的開展追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理想化教學領域中,將創新創業納入高校教學發展中,對新時代下創新型人才加大力度培養,把理想教育和創新創業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創新創業在實踐領域全面發展。
[1]曾爾雷,黃新敏.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國高研究,2010(12):70-72.
[2]李滟茹,任國騰.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問題的哲學思考研究[J].現代交際,2016.06.
[3]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3(8):60-64.
*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下的高職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14C36)的階段性成果、湖南省2015年科學研究一般課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意作品微信營銷系統研發與應用》(課題編號15c0462)的階段性成果、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作品為載體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ZJGB2016064)階段性成果。
G
A
1006-0049-(2017)16-0029-02
**作者簡介:吳寶善(1981-),男,漢族,天津人,管理學碩士,湖南工藝美術學院網絡宣傳辦公室,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網絡思政教育和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