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井峰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專業診改工作機制研究*
岳井峰*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為促進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探索建立“目標—標準—實施—診斷—改進”質量良性遞進上升式的常態化自我診斷改進工作機制,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診改;機制;研究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等文件精神,促進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建立常態化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專業診改和課程診改工作機制,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ISO9001質量標準、全面質量管理(TQM)、目標管理等作為理論基礎,與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協同一致,以校本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建設為支撐,通過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形成網絡化、全覆蓋、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提升全員自定目標、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的質量意識,實現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
建立起“1123”內部質量保證運行體系,即1個平臺(校本數據平臺)為支撐;1種工作機制(診斷與改進)為載體;2個目標(實現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為愿景;3個自我保證工作方法(自定目標、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為手段。
按照組織機構職責及目標體系、標準體系,重新修訂、補充完善內部質量保證制度,主要包括標準文件、管理制度、診改制度、培訓、指導與考核制度等。
(一)試點專業和課程遴選
1.診改試點專業和課程采取各系自愿申報與學校確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系可以申報一個專業或者多個專業及其專業下的2門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試點。診改試點課程需為列入專業建設規劃重點建設課程及精品在線建設課程。
2.基礎部、思政部各選擇1門課程作為診改試點。
(二)完善內控管理制度
教務處、實訓管理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按照《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項目參考表》相關要求,牽頭負責不斷完善健全學校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內控管理制度,明確工作流程及條件要求。
各教學系可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專業發展需要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作為內控管理制度的補充。
(三)內部專業診改與課程診改運行
1.確立年度目標任務和標準
依據“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和專業建設規劃(課程建設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自主確定年度目標任務和考核標準,并經考核人(主管領導)確認通過。目標任務要量化、適度、可執行,考核標準要體現出時間和質量要求及預期達到的可檢驗的效果。
2.制定執行計劃
根據確定的目標任務制定具體的執行計劃,要包含詳細的實施步驟、責任人、完成的時間點。
3.做好目標任務實施過程記錄和數據采集
及時、準確、完整的做好目標任務實施過程記錄,注重數據挖掘與采集,確保工作過程有痕跡記錄。過程記錄各系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做好工作記載并及時存檔,不做統一格式要求。
認真開展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就業情況分析、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等調查研究,并撰寫調研分析報告;根據學生學習測評安排,適時完成學生學習測評分析。
按照統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及數據平臺建設情況及時、準確采集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為質量診斷打下良好基礎。
4.接受過程檢查和年度復核
由質量管理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進行過程檢查和年度復核,主要檢查各項過程記錄、復核診改報告。
5.定期自我診斷
各系(部)組織專家采用多種形式對專業自我剖析進行診斷,闡明目標達成程度、主要成績、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測量目標任務偏離度,形成自我診斷意見。剖析要以記錄數據為依據,對照目標任務進行。
課程教學剖析主要以課程標準達成度和教學過程滿意度為主,檢驗課程設計效果。注意過程性診斷和終結性診斷相結合,及時聽取教學督導意見反饋。
6.制定改進措施
針對自我診斷意見,在綜合分析成因的基礎上制定能夠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的改進措施,突出針對性、注重可行性。不斷優化與調整專業設置、實訓基地,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修訂課程標準,完善內控管理制度。
開課系(部)通過數據分析,對課程教學測評成績較低的教師實行約談、停課學習,提交反思報告等制度,幫助教師改進教學。
7.進行改進成效分析,形成診改報告
實施改進措施后,要不斷關注改進成效,依據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數據及過程記錄,撰寫《專業診改報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課程建設診改報告》、《課程建設質量報告》。自我診改務必寫實,無需等級性結論。
《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課程建設質量報告》分成各系層面和學校層面,其中學校層面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和《課程建設質量報告》由教務處負責撰寫。
(四)外部專業考核性診斷
各系自行安排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校外專家)、用人單位專家、畢業生代表參與專業考核性診斷,分析反饋數據作為專業改進的依據。及時撰寫外部專業診斷報告,并報質量管理與評價處備案。
根據學校發展需要,經審核批準后適時參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專業的評估或認證。
不斷完善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是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教學工作診斷改進的內在要求,建立可操控的專業診改工作機制,是確保診改工作順利推進、有的放矢的根本,才能合理有效的運行管控,使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1]趙景輝.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診斷與改進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6(11).
[2]劉鳳存.論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基礎[J].教育評論,2016(4).
[3]陳壽根.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亟需厘清的若干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
[4]郭慶志.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
[5]劉鳳存.發達國家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特征及其發展趨勢[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
*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規劃課題(課題編號LZY17544)。
岳井峰(1979-),男,遼寧葫蘆島人,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副教授,工程師,研究方向:安裝工程造價與施工組織管理、教學管理。
G
A
1006-0049-(2017)23-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