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迎春
寧夏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學,寧夏 石嘴山 753200
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的深度融合
岳迎春
寧夏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學,寧夏 石嘴山 753200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形勢下,當代小學教育如何巧妙利用時代的優勢,和信息技術實現深度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首先我們應當理清信息技術與當代小學教育之間的關系,找到二者融合的基本思路,然后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總結出融合的途徑和方法。
信息技術;小學教育;融合
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拓展知識面。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創新多種教學方式,推動新型教學模式的開拓和發展,只有教師想學生所想,才能貫徹落實學生本位思想,扭轉傳統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存在的誤區,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為實現教育改革的宏偉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應當創新多種授課模式,提高學生的接受理解程度,適當拓展小學生的知識范圍,推動自主、參與、探索式教學的發展。信息技術剛好符合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能夠為教學提供多種全新的視角,敦促了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革新。如今的小學教學當中,信息化已經不再是多媒體的代名詞,微課堂等線下教學模式的興起幫助小學教學工作找到了新大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以學生為本的中心思想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多的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使得原來的以課本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向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只有在實踐應用的過程當中才能發現信息化技術當中存在哪些可以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而加速信息技術的革新與進步。二者相輔相成,看起來是教學工作在使用信息技術的工具和手段,實際上信息技術也能夠乘著教學的東風得到全新的發展與創新。
在教育教學工作當中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新型的教學方式,還不能達到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只能算是在教學當中使用了信息技術這個媒介和工具,而在思想上并沒有將信息化落實到底。如果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那么即便是使用了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信息技術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推動教育體制改革的動力源之一,在教學的全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從思想上接納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當中的開拓創新思想“拿過來”,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利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如今的小學生擁有著豐富的知識獲取渠道,而這些渠道都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誕生的。教學工作在這種背景下,絕對不能墨守成規,忽視學生發展的需要,而是應當巧妙利用教學信息化過程當中誕生的新型教學方式,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匡扶學生的學習態度,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讓學生在學習開始的最初階段就能夠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養成樂于學習、樂于探索的習慣。教師應當利用網絡媒介,加強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溝通,在互相信任的平等關系下,共同學習和進步。
在當代的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充當的是引導者的角色,輔助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索,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互助的。信息技術的融入在應用的過程當中會使用到多媒體教學的工具,但是如果認為播放教學課件就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話,實際上是舍本逐末的行為。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應當認識到小學生的能動性和特殊性,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教育體系的附庸。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應當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的,利用信息技術提供師生交流和溝通的平臺,成為師生在課上、課下探索的,通往新世界的鑰匙。在教學當中,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網絡平臺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發現新的教學方法,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創新多種教學模式。在試驗這些方法之后,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師生之間的互評,節約評價時間,留下教學當中的可用信息。信息技術行業也應當看到教育這片沃土,加快教育信息化技術與設備的研究,從而利用教育途徑找到全新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應當進行教育領域的專區性拓展,深度了解教學當中的師生需求,簡化教學過程,拓展教學內容,開發全新的教育系統內定向的管理軟件,讓教育領域實現由內到外的信息化轉變,從而實現信息技術和當代教育工作之間的深度融合。
教育教學工作應當合理利用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在教學當中融入信息化的方法和理念,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納度,實現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溝通。信息技術有必要開拓出教育專區,在幫襯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能得到全新的發展視角。
[1]楊東升.淺談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整合中的問題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
[2]鄔海英.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高中英語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3]吳宇玲,趙亮.基于現代教育理論的網絡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8).
G
A
1006-0049-(2017)23-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