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凌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7
試論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教育
——以湖南省高職院校為例
黃 凌*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7
當前,青年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就業崗位一定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青年學生的就業率,提高勞動力資源利用率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就業與創業角度論述了就業與創業教育在高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思考。
高職就業;創業教育
十八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怎樣提升青年學生就業率亦然成為各個省市高校工作的重點,而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成為一個難點,在畢業生就業問題上出現了有崗無人和有人無崗,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高級藍領奇缺和高職畢業生就業率較低現象等系列矛盾。這些矛盾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國當前高職關于就業與創業教育滯后于經濟的發展需求,高職教育如果不進一步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改革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切實加強就業與創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壓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從而勢必影響到全社會的青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同時高職教育自身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湖南共有68所高職院校,在校學生達到了60萬,而近幾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直接制約高職學生就業出路。就業與創業教育作為高職教育一部分對于緩解學生就業壓力,實現高職院校的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就業與創業實踐所包羅的知識面廣,單獨開設的就業與創業課程涉獵內容有限,因此必須將就業與創業教育貫穿在教學全過程,并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大學遠距離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進行開放式教學,利用其它學科的專業優勢進行就業與創業教育。
(一)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教育目標不明確
各個高職院校對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理念還不明確,在認識上不統一。大多數高職都把就業與創業教育作為單純的素質教育或作為素質教育的活動、模塊、課程,很少系統地研究就業與創業教育在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目標和價值利用上的作用。同時,高職院校缺乏對就業與創業教育的內容和在高技能人才能力培養上的系統頂層設計,這就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呈現零散、孤立和單一的狀態。很多高職教師并未突破傳統教學的理念,沒有全面的理解就業與創業教育的價值內涵,沒有深層次體會企業人才的需求,因此造成這種教師教學與學生能力的差距,使得就業創業教育在課堂內外都處于邊緣化境地。
(二)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環境支持力度缺乏
我們對省內幾所高職院校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高職在就業創業教育方面在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資金保障、場地提供等方面比較缺乏,因而很多高職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就出現應付、隨意等現象,這就造成高職學生對就業與創業教育認識不全面,對政策性的支持完全缺乏理解。因此,在高職本身缺乏必要就業與創業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引進企業資源和力量來構建就業與創業平臺是非常有必要的。現今的高職大多都具備了成熟的校企合作的優勢和基礎,但是在制度設計和政策支持上有些缺乏,因而很多時候很難形成校企聯合的就業與創業支持體系。
(三)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教育的方法體系不健全
在就業與創業教育的方法體系上,大部分高職存在兩個脫離:一是就業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脫離,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沒能和就業與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標準要求達到融合,造成專業課程教育中不能滲透就業與創業教育的內容,還會出現學生創業實踐的內容和創業人物與學生所學專業毫不相干。二是學校本身的教育體系與企業要求存在差距,除了開設的校企合作的專業,高職很多專業都由于沒有充分發揮企業與學校相互依存、互利互補的共同主體作用,高職培養的目標是向企業一線輸送技術人員,而高職很多就業與創業教育最為關鍵的實踐環節還游離在企業要求的核心能力之外,緊緊只限于低層次的模擬企業風味,而與實際工作崗位以及接近或等同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相去甚遠。
(一)加強政策支持
完善湖南就業政策普惠體系,將湖南就業政策扶持范圍拓展到高職在校生和5年期內的畢業生,對在校畢業生進行職業培訓補貼,提高畢業生創業小額擔保貸款由每人5萬元提高到10萬元,實行畢業生全程創業輔導。把回生源地畢業生就業列為對地方政府考核約束性指標。
(二)構建合理的、可操作性強的就業與創業教育體系
1.構建合理的就業與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A教學模式的改革
改革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擴大“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開發,探索“
學分制”的教學管理模式。根據行業技術崗位發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彈性評價和崗位能力操作技能等評價體系,有效的培養學生就業與創業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B.結合高職生特點和優勢,加大就業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比重
高職學生具有更強的動手能力,更講究實際,從理論上講更適合獨立創業,在就業與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學生入學初期就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探討出就業、創業教育的教育內容,如課程的設置主要突出學生在創業能力、創業精神、創業品質、創業意識的培養,根據這些能力目標來設計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主要有:一是創業基礎課程應以企業內部管理、企業外部管理、創業引導的理論為主;二是創業實踐課程應以專業核心課程為創業項目主導,設置以學生為主體、能力為本位,模擬崗位實訓平臺開設項目課程。三是其他能力培養,在選修課程設置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公關能力、讀、說、寫能力、溝通能力、市場開發能力為主題開設選修課程。
C.以專業實訓平臺為依托,培養學生就業與創業實際能力。
充分發揮學校已有的實習實訓平臺的作用,不斷完善擴充實習實訓平臺設施設備,對學生實行全方位的開放,采取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老師指導、引導,讓學生自主創業,甚至可以以專業實訓平臺為依托,讓學生直接與市場接軌,在項目驅動中接受市場杠桿的調節,自負盈虧,以期完成項目課程的教學。
2.完善就業與創業教育施教隊伍建設
加強教育與創業教育教師隊伍中雙師型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既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創業能力、懂經營管理、有市場開發能力,又熟悉人力資源懂得企業招聘規則的雙師教師。學校要與企業聯合,聘請企業中熟悉本專業職場的人力資源部人員,定期對學生進行就業與創業能力的培訓,教學內容設置為本企業行業的人才要求,以期實現學生所學內容與企業行業的就業與創業崗位零距離接軌,確保專業教學的市場性。
(三)以校企共同利益為依托,整合就業和創業教育資源
把高職就業與創業教育作為一個發展的體系看待,它應該是復雜的、多向的、整體的,而校企合作作為一個共同的利益體基于雙方的雙主體本質和組織特性,高職就業與創業教育想要持續發展必須在這個共同利益中尋求一種更具特色的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如:目前一些高職在就業與創業教育實踐方面,開發了以校內“創業孵化園”為載體的校企利益共同體的就業創業教育模式。而構建一個專業針對性強、具備真實生產或者經營項目的實踐平臺才是高職就業創業教育的突破點,如何構建這個平臺關鍵還是在于有效整合適宜學生實戰的各方資源。各大高職專業有著自身的發展的特點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規律,而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來搭建就業創業教育的實戰平臺,勢必要在遵循高職各專業的發展特點和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的基礎上,盡量讓學生依托專業背景接受系統的就業創業教育,盡可能地在學校學習期間積累就業創業的經驗。有些高職已經創立“創業孵化園”,可以依托“創業孵化園”,讓企業規模化入駐。學校和企業為培養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前提下,可以共同設計開發課程內容、項目模塊、共同實施課程教學。在課程體系層面,可以根據行業的職業成長歷程和能力漸進提升規律,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在授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方面,學校教師與企業授課教師必須共同研究,針對企業主要職業崗位和就業創業領域的工作任務共同開發設計教學單元或項目、編訂教材,讓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真實業務中。在教學組織上,主要教學模塊由企業入駐學校的人員與專業教師一道研究實施雙師輔導,同時必須按照入駐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來組織教學流程,實現“教、學、做”一體的拓展訓練、就業創業模擬以及主要模塊的實戰教學等方式,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就業創業的感性認識,在實戰中獲取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全面提高就業與創業素質。
[1]王平.校企合作視域下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途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
[2]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體的高職育人機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
[3]唐金花.基于“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體的構建與實施——以高職外貿類專業為例[J].中國高等教育,2011.
[4]連城.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課程的科學設置[J].教育探索,2009.
黃凌(1979-),女,湖南汨羅人,碩士研究生,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23-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