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平+費華勤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要依托具有學科性質、符合教學原理的教學設計,實現閱讀教學的優質高效。基于當代知識分類理論研究成果的“目標導向—整體建構”閱讀教學理念和策略,從教學諸要素的內在結構出發,以“目標導向”為先導和核心要素,整合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內容選擇和方法過程,實現閱讀教學的深度建構。
關鍵詞:目標導向;整體建構;閱讀策略
初中語文“目標導向—整體建構”閱讀教學研究,是基于“目標導向—整體建構”教學理念開展的,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品質和效率的一項實踐研究。該研究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為價值追求,以構建“目標導向—整體建構”閱讀課堂教學基本范式為實施路徑,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科思想和學習習慣為基本特征。
一、“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概念
1.目標導向
以合理準確的教學目標設計為先導,引領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的開展,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引領、導向、評價功能。
2.整體建構
從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要素及其內在聯系出發,以閱讀教學目標為結構原點,整合教材資源,喚醒學生主體,回歸語文素養,構建合理流程,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3.目標導向—整體建構
以目標導向為核心,整體設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學期、單元、課時教學目標,整體設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環節,整體設計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整體拓展閱讀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二、“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
1.以“結構”為載體,關注語文學科本質知識
“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學科素養及其特定的結構形式為教學目標,整體安排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有效建構語文認知結構的教學,其核心的實施策略是“整體建構”?!罢w建構”不僅僅是“語文知識”的整體,還包括具體的閱讀策略,以及對閱讀教學目標的整合,也就是閱讀目標的確定、閱讀材料的呈現、閱讀方法的選擇、閱讀效果的反饋等,這幾個要素之間也要構成一個“結構”,以語文閱讀認知結構為主線,幫助學生掌握主動解決閱讀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程序,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以“建構”為主線,轉變學生語文學習方式
“建構”是指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主體,通過對文本內容和表達特色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最終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建立知識的意義,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這里的建構,還包括課型的設計、教學行為的選擇,這樣建構才是真實有效的。
3.以“教學設計”原理為依據,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科學品位
“目標導向—整體建構”教學思想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符合“教學設計”的一般原理,構建了適合學生主動體驗閱讀過程的教學過程,側重于閱讀方式的轉變。體現閱讀教學系統性、結構性、序列性特點,兼具開放性、自主性、靈活性特點,這是“目標導向—整體建構”閱讀教學的動力機制,提升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科特質和教學品位。
三、“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內涵
1.整體設計閱讀教學目標
“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前提,是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構建立足于“學生、文本、知識、生活”四個方面有機整合的閱讀教學課時目標,以語文知識為顯性標準,以學生的認知實際、身心特點、文本表達為起點,合理定位、準確陳述、動態觀照閱讀教學目標。圍繞“閱讀素養”這一核心,從三個方面整體設計教學目標:一要具體陳述從文本閱讀中獲得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二要全面設計閱讀的過程和方法,關注閱讀心理品質的養成,三要陳述運用的方法策略。“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本質即言語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維能力;人文性的實質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價值理想;語文科應以工具性為基礎,以人文性為價值取向;沒有純粹的言語能力,也沒有純粹的人文教化”。
2.整體設計閱讀教學內容
從本質上說,閱讀教材包含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構成學生知識體系的事實、概念、法則、原理,二是同知識緊密相關,有助于各種能力與熟練技巧的系統掌握的操作步驟,三是促進世界觀形成的認識、觀念及規范。在實施“目標導向—整體建構”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關注“閱讀”內容的整體結構性,其外在線索是“主題”為主線的單元教材,以及“閱讀”的基本知識內容結構,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建構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
3.整體建構閱讀教學過程
在實施“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過程中,力圖站在語文學科思維方法、語文專題學習思維方法的高度,來審視具體的語文問題所需要遵循的語文思維方式。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語文學科思維方式的核心是“語言實踐性”,即將語言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是最根本的語文思維方式,應該貫徹在任何情境的語文學習中,包括閱讀教學,形成“整體感知、把握主旨—回溯文本、探究特色—建構結構、概括方法—拓展延伸、深化感悟”的四步閱讀法,這樣的程序性知識就是我們為解決“閱讀”專題問題而構建的認知結構,這就是解決語文專題學習任務而提供
支撐的核心思維方式。
4.整體設計閱讀教學方法
基于“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的思想,我們提出的基本課堂教學程序是:
在這樣一個閱讀教學程序中,我們運用知識分類原理,確定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圍繞目標設計不同的課型,選擇不同的教學行為,以“語文知識結構和閱讀技能結構”為核心,以“主題、內容、寫法、結構、語言”為基本要素,幫助學生掌握呈結構化、概括化的知識和能力,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在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文體導讀法”等方法策略,結合基本的教學流程環節,深化學生的語文認知?!耙晕捏w分類進行讀文教學,突出了易于識別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實踐證明,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必棄之如敝屣”。在實施“目標導向—整體建構”語文閱讀教學中,借助“文體導讀”等方法策略,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
5.整體實施閱讀教學評價
語文閱讀教學評價,從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閱讀素養的角度,綜合評價和衡量“閱讀”教學的效果。一是將閱讀理解能力和基礎知識積累相結合,將基礎知識的學習(如詞語解釋與造句、書寫、詞匯、語法、修辭相關知識等)融入閱讀教學中,避免只見閱讀理解不見基礎滲透,避免孤立地教基礎知識。沒有基礎知識,閱讀就會成為空中樓閣,語文就會根基不牢。二是將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相結合,在尊重學生主體意識,張揚個性閱讀、多元解讀的過程中,注意發揮教師的指導點撥作用,尊重文本的整體統一性,避免解讀的隨意性。三是知識內容和方法程序的統一性,閱讀的具體對象不同,我們要努力尋求最為恰當的閱讀策略。
參考文獻:
[1]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四川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8.
[2]李景陽.語文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