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群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性和模擬性的科學探究活動,汲取知識,培養能力,形成價值觀的自主性學習活動,是一個有意識的以“學”為核心的探究性活動。把探究式教學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其創新的教學模式,必定會給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帶來深刻啟示。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本文認為隨著中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化,探究式教學方法必將成為新課改的有效途徑和
手段。
一、探究式教學基本思想
探究式教學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1909年美國科學進步聯合會上,杜威對傳統科學教育批判時指出教育注重的是學習的研究過程與方法,而不僅僅是獲取大量的知識。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杜威提倡“從經驗中學”“從做中學”。1950~1960年期間,美國掀起了“教育現代化運動”,其中主要觀點是提倡重視科學知識的結構,用“發現法”進行教學和學習。1961年施瓦布明卻提出“探究學習”。此觀點認為教師應設用探究的方法呈現科學知識,學生應當用探究的方法學習科學知識。至此,探究式教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家教育發展和改革中有影響的教學方法。
《辭海》中給探究下的定義是指“深入探討,反復研究”。又依據《牛津詞典》,給探究定義為:求索知識或信息活動,搜集、研究、調查、檢驗的活動,提問質疑的活動。結合以上觀點和筆者在英語課堂中的教學經驗,我們給探究式教學界定為:“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性和模擬性的科學研究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形成價值觀的學習活動。”此種觀念的界定被大多數教育者所接受。
探究式教學是讓學生在語言科學探究的活動中,通過經歷與語言科學教育工作者進行語言科學研究時的類似過程,學習語言科學知識和技能,體驗語言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語言科學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英語語言科學素養和精神。
二、英語課堂上運用探究式教學注意事項
1.課堂上應設置有利于探究的情境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比較艱苦的思維勞動,并且有很大情、意、行相關聯的學習方式,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和各種條件的配合,筆者在課堂上常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用直觀的物體和形象的動作表演進行單詞教學。例如,我指著自己的頭、耳、眼、嘴等說:“head,ear,eye,mouth”,對一些難找到的物體可以畫簡筆畫,如 [P] 就是“No Parking”的意思。二是利用課堂實際進行句型教學。如,在講解自我介紹的英語表達法時,就可以邀請兩位學生上講臺相互介紹說:“This is Lian,my best friend”。再如,打電話用語中:“我是……”,同學們常用“Im...”,此時就可以設置模擬情景,兩位同學在講臺上這樣說:“Hello!What is that?This is Zhanghua Speaking.”這樣就把抽象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要適當
在英語課堂中探究式教學不是讓學生處于一種一盤散沙、隨心所欲、盲目嘗試的混亂狀態,而要教師適當的引導。筆者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創新”。例如,在學習“電視節目”一課時,我們就可以探索學生對一些類似話題的看法: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Oh!Its very Wonderful.Oh!I dont like it and I cant stand it,這樣就能使學生成為“探索的思想家”。二是動手實踐,讓學生在探究中回歸生活。心理學理論認為,人的知、情、意、行是內在相關聯的,而不是孤立的。因此,我常在課堂上根據情景要求讓學生做動作。比如,在學習weak,high,deep,long等,我會想到strong,fat,short這些近反義詞,我先在臺上做形象生動的動作師范它們的意義,后請同學用手勢演示出來,一邊做,一邊讀單詞,把學生的知、情、意、行有機整合起來。
3.要依實際設置探究教學過程
筆者認為,這一環節是英語探究性教學中的前提,應該這樣來做;首先是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現有知識經驗來確定探究課題,如果是教材重難點,學生年齡小,主要是形象思維,那么應將知識點分解得細一些,探究環節少一些,教師動用資源多一些。其次,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知識、個體能力的差異,對于能力強、心理成熟的學生,可以逐步增加探究的環節,加深探究的難度,培養他們抽象的邏輯思維結構。
參考文獻:
[1]郭瑞彩.中學英語探究式教學實驗研究[J].中學英語園地,2011(5).
[2]王拂曉.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分層施教[J].考試周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