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兒童主題類創作在藝術表現語言和豐富的題材上都具有獨特的審美藝術形式和風格,現當代繪畫的兒童題材創作在表現形式、表現內容和藝術理念上都有空前的發展。涌現一批畫家對兒童形象情有獨鐘,第一部分主要介紹現當代兒童形象的代表性畫家,如唐志剛、陳可、劉野、曾健勇等,通過對作品的分析解讀藝術家以及當代藝術家所處的社會現象,問題的關心和思考;第二部分主要介紹童年類主題創作在水彩中的應用。
關鍵詞:兒童題材;童年;純真;純粹;矛盾
兒童常常被認為是活潑可愛、不解人世、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純粹生命的代言詞,他們的生活充滿著歡樂與無憂。本文簡單介紹一些當代兒童形象的代表人物,如卡通形象的代表畫家陳可、劉野,異化反諷的代表畫家唐志岡、曾健勇等。通過對畫家的介紹及其作品的分析來說明當代藝術家對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反映的現象和個人的情愫所表現的關心和思考。
一、當代兒童主題的藝術表現形式淺析
(一)當代繪畫中的兒童形象
當代繪畫中出現的兒童形象的確立有著特殊意義,應把兒童題材在繪畫中的形象同其他形象一樣做為成人的手段和方法的自我理解,而兒童形象的觀察視角更為特殊。當代繪畫作品中的兒童形象并不是兒童自身的反映,因為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的兒童形象是由當代藝術家成熟的現狀,做為融合藝術家思想情感的產品,他們將從成人世界的理解并不單單是兒童本身,即兒童形象是成人世界的映射,也是成人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當代中國大量繪畫作品中,有許多畫家使用兒童形象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隱喻自己的生存狀態,指涉社會現實。總的來說有幾種方式來表達,本文簡單介紹“異化反諷”的兒童形象和“卡通”式的兒童形象,這些作品對兒童形象的運用方式和效果給了筆者很大啟發。
(二)國內當代表現兒童形象畫家的作品分析
1.卡通式的兒童形象代表畫家——陳可、劉野
(1)陳可
陳可頂著圓鼻頭的卡通式人物形象,表現為敘事性的繪畫方式,表現一種生活狀態,一切都顯得娓娓道來,看上去不費勁,給圍觀者帶來視覺美好感受的同時還會觸動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就像陳可在訪談中的回答:“卡通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讓你可以跨越所有和繪畫之間的障礙,直抒胸臆。卡通是一個很平民化的東西,我喜歡平民化。”
作為卡通一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陳可毫不費力地讓觀者接受了她所描繪的一個個荒誕不經的世界。在這里突出表現了人們對感覺的情有獨鐘,而這種喜愛正是人類的求知性,畫家陳可的卡通兒童形象正是對純粹自我感覺的表現,藝術家將她成長過程中所見的世界與幻想中的世界構成一個屬于她的超現實的世界,那一個個很私人卻能引起共鳴的畫面,陳可用卡通化的視覺語言來傳達,這是她憂傷敘事下傳遞的小情愫。
卡通是這一代人共同的童年回憶,但當這幅畫的主題是一個時代特征的復制品,大部分作品將趨于平庸。不僅能贏在她的“悲傷的敘事”,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除了畫面本身所帶來的視覺語言和想象力外,其所營造的情緒和氛圍更容易莫名地感染觀者的內心。
(2)劉野
劉野的作品中可愛、漂亮、明亮的畫面,外加圓頭圓腦的小孩形象,乍看起來像卡通畫,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其實不像卡通畫那么簡單。他經常使用的手法,與典型的劉野風格的圓頭圓腦的小孩出現在一起的,還有蒙德里安的方塊、Dick Bruna的小兔子、馬格里特的超現實主義帽子或者揚·范·艾克的古典主義圣母,他實際上在向喜愛的大師致敬。在他的很多作品中,美麗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絲“邪性”,這就是一個“卡通一代”的繪畫語言來描述“成人”心里故事的藝術家劉野。
劉野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些成年人般的孩子或兒童樣的大人,他們做的事情都是怎么看也不應該是他們這個年齡該有的游戲和行為。劉野用卡通形象講述成人的故事,他的作品充滿了童趣,畫面里運用兒童形象,背景空曠,看似歡樂的背后,隱藏著憂傷。于方力鈞營造出來的光頭潑皮,要把對世界的宣泄表現出來的方式不同,這種憂傷是外人看來的幸福感帶給他的一種別人體會不到的憂傷,這種憂傷在他內心深處真實而深刻。正是這種欲蓋彌彰使他的作品愈加產生觸動觀者的特殊魅力。他的作品對美好生活極度夸張的美麗贊美,讓人想起王爾德說的“人生因為有悲劇才美”。劉野的作品對中國當代前衛美術是一種期待,使他成為中國藝術家靠自身的美感和人味兒感動世界的先驅。
2.變異反諷的兒童形象代表畫家——唐志岡、曾健勇
(1)唐志岡
唐志岡的藝術,與他的人一樣,骨子里的不安分透過表層的輕松玩樂顯現出來。對于唐志岡而言,藝術總是追求打破常規和表達難以言表的事物,他常常帶一點無奈的自嘲意味說自己“半身從戎”。
唐志岡,在技法和觀念之間不斷完善自己,他的語言手法愈發簡潔凝練,這與在中國傳統寫意畫中以神寫形刪繁就簡的精神相符。而他的色彩富有更加強烈的當代感,變得越來越鮮亮,越來越表現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和獨特的著眼點。他關注所處的環境,身臨其境于當代人們普遍的心態和與這個時代散播著的焦躁和心理負擔,最終通過他慣有的輕快、活潑的兒童形象將這種沉重感消解掉,而唐志岡的高明與智慧在于反諷意味,他是借用了西畫的語言,講述一個中國的童話。
(2)曾健勇
“童年記憶”是絕大多數觀眾看到曾健勇繪畫之后的第一印象,人們通常都是將“童年記憶”作為一種共同的社會記憶來認識和理解。正如尼采所言,如果人類沒有記憶,就完全不能分辨和確認周圍的任何事物。童年的記憶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埋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在漫長的歲月中,仍然不會被埋沒。他的繪畫中記憶與現實、個人與社會、真實與虛擬的矛盾使得“記憶”成為討論其作品的核心關鍵詞。
看曾健勇的畫,在純凈的背后,曾健勇借助他創造的主角和特有的氛圍向現實表達和窺視,并用一種矯捷與戲虐的方式感染觀眾。快樂、輕松是童年的重要特征。曾健勇選擇的對象、表現的方式則與之相悖。人物通常是靜態的,而非少年典型的活潑運動場面,滿臉稚氣卻郁郁寡歡,與之相呼應的則是中國畫材料溫潤的形式特征。物理上的“屏障”同時也表現為心理上的“封閉”——很明顯地表現出與童年相反的心理情緒。
二、關于兒童題材水彩畫創作
(一)關于水彩
水彩畫是充滿流動神韻的西方畫種,源自英國,在100多年前傳入中國,水彩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繪畫的,“水”顧名思義給人一種通透清爽之感,它的獨特魅力在于水與彩交融所產生的那種難以名狀、自然天成、神奇美妙的藝術效果。水彩畫不僅體現在顏料本身的通透性,還體現在繪畫中水韻的流動感,水彩的干濕濃淡變化以及在紙上的流動滲透效果使水彩畫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產生了透明酣暢、淋漓清新的視覺效果。
水彩這種通透的材料適用于兒童題材繪畫表現,這種涂層與涂層之間的錯落搭配會產生微妙的視覺,乃至心理上的豐富感受。
整幅畫色彩比較透明、輕快、活潑。他的人物畫蘊藏著無聲的語言,一張面孔可以告訴你許多許多的故事。這樣的面孔同樣蘊藏著音樂的旋律,讓人激動不已。繪畫和音樂一樣.也是在尋求優美的旋律與節奏,整幅畫色彩比較透明、輕快、活潑,足以說明他的繪畫功力深厚。水彩畫自身語言的傳承與突破是必然的,一個從西方傳入的畫種,如何創新與延續,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家思考的問題,真我的表露和水彩的語言在兒童題材上給人以新的詮釋。如李建勛作品(圖1),畫作中的人物那半睜半閉的眼神,似睡非睡的神情,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又像在訴說著什么,畫中少年安靜寧和,不但利用了水彩畫獨特的表現方式,其所畫的顏色微妙且淡雅,色彩和諧統一使畫面所體現的意境彼此相融,恰到好處。
三、結語
通過對以兒童題材為代表的藝術家的分析以及本人在水彩創作兒童主題方面的探索與研究,發現當代繪畫作品中塑造的兒童形象是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的,在不同風格和內涵的作品中兒童形象承擔著不同的審美作用。用特有的表達方式和語言對兒童的天性進行表達與反思;用一種矛盾感來表達一種單純與狡黠、天真與詼諧;用超出簡單意義上并不單單是對童年記憶題材的表達方式,都是藝術家對當代藝術文化的積極參與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周春芽 《走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中國藝術網
[2]訪談陳可 雅昌網
[3]陳可.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單[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4]今日藝術家《劉野》河北教育出版社; 第1版
[5]黃燎原《天然氧吧—劉野和他的畫兒》劉野官網
[6]林似竹《與唐志岡的訪談》雅昌藝術網
[7]呂澎.藝術家唐志岡和他的中國童話:記憶的改寫[J].畫廊,
[8]曾健勇.曾健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
[9]魏祥奇《寓言·異象:曾健勇的繪畫》雅昌藝術網
[10]陳榮義《曾健勇:制造“童年藝術”的陌生感》雅昌藝術網
作者單位:
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