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燕巍
伴隨著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改革的全面開展,美術學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校作為貴州省第一批轉型發展的試點院校,應該全面針對應用型這一目標,對我校美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規劃,通過一系列的課程體系來支撐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的實現。筆者通過自己對美術學專業的認識,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下轉型發展中的應用型高校美術學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一些觀點。
當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簡稱貴工程)正處于一個由傳統研究型、師范型院校向應用型高校過渡的關鍵時期,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梳理和規劃美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由單純師范型向市場需求上轉變,把學生的就業出口進行拓寬。隨著全省中、小學美術師資的逐年下降,勢必帶來畢業生就業率的萎縮,所以,應該在穩定師范型教育的基礎上廣開思路,進行實地的市場調研,用全面的市場拓展找到適合美術學專業就業、創業的渠道。從而開展小范圍局部的嘗試,從偶然性中挖掘、升華出其中的必然性,這是眼下進行美術學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
筆者通過走訪所在美術系的學生有以下收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所學專業不太熱衷,絕大多數人是為了專業課不掛科能順利完成畢業即可。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三種情況:第一種對美術根本不感興趣,僅僅是為了能夠考上大學而選擇美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持這一看法;第二種就業壓力太大,專業學好了也未必就能順利找到工作,況且招聘單位大多數只考些專業理論方面的知識,對于實際操作能力不太關注,不如把學專業的時間用在看理論書籍上合算,這部分學生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也是現在導致學生專業課創作能力減退的主要癥結所在;第三種是對美術發自內心地喜愛,學習熱情很高,想進一步提升自己專業能力,這類學生專業能力很強,但是在就業大軍中往往并不能脫穎而出,大多數會選擇打工、家教、培訓班等維持自己生計。通過筆者的調研可以看出,僅僅向中、小學輸送美術教師是遠遠無法滿足大量畢業生就業需求的,如果能夠拓寬學生就業門路,帶動更多的學生就業、創業也是一種勢在必行的做法。
為此,筆者做了進一步的市場調研,結論如下:其一,40.3%的群眾愿意或者喜歡用美術作品裝飾自己的家庭,只是擔心承擔不起昂貴的費用;其二,25%的公司、企業、賓館、飯店等機構有選擇美術作品來提升藝術品味的需求,只是對美術作品不太了解;其三,人們對婚紗攝影的熱衷有所減弱,如果能用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剪紙等藝術形式補充婚紗攝影,年輕人可能會更感興趣,美術學專業的學生也會有更大的空間發展。
筆者強調一點,作為我們地方應用型高校美術學專業培養的應該是有一技之長滿足廣大群眾藝術需求的專業人才。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能夠與市場緊密接軌,實現課堂習作商品化的目的。從而進一步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點上應該與重點專業美術院校區別開來,不能混為一談。專業院校是培養藝術家的精英教育,而我們是培養服務藝術市場一線、面向大眾審美的高級藝術人才,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我校美術學專業建設應該在傳統師范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為服務大眾藝術審美需求的藝術工作者,學校可以利用專門的網站、畫展、傳單等分類宣傳,如家庭裝飾類、機關、公司、企業、餐飲服務類場所美術品展銷,以及影樓大眾肖像繪制等方式進行宣傳,還可以進行訂單式教學。總之,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讓美術學專業真正活起來、熱起來。我相信當學生的作品能夠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時候,當學生的投入得到市場認可的時候,當大眾開始接納學生作品的時候,當美術學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的時候……美術學專業學生的就業、創業將會邁出堅實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
以上是對貴工程美術學專業建設的一些構想,有了專業建設的構想,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課程體系的改革,具體做法就是圍繞專業建設的定位進行案例式、訂單式、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具體操作如下:
一年級進行基礎的教學,以素描、色彩為主要課程。內容為:古典油畫靜物臨摹(素描轉化)、素描寫生、素描創作;色彩(水彩、水粉、油畫、色粉等)靜物臨摹、靜物寫生、靜物創作。學期末,將期末考試轉化為美術作品展銷,通過網絡、畫展、傳單等利用學院平臺統一裝裱,面向市場及不同的機構進行銷售,所獲利潤歸學生本人所有,學校只負責搭建平臺。
二年級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工作室學習,如油畫、國畫、版畫、漆畫、民間美術等進行系統學習,同樣從臨摹到寫生,最后到創作,各工作室以案例設置課程教學。以洪山賓館裝飾為例臨摹創作美術作品,要求考慮場地、服務對象、作品大小等因素。課程結束后到洪山賓館進行現場展銷,檢驗作品的整體效果與賓館的融合度,以大眾的反映作為評價的標準,銷售所得全部歸學生所有。通過一系列的案例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作熱情、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三四年級為學生的創作期,要求學生利用夏季小學期和藝術采風等實踐對全國有影響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進行調研,重點考察這些城市的機關、企業、賓館、飯店的裝飾特點與藝術品的關系,然后結合我省的具體情況撰寫創作構思,要求以圖片和作品為主,最終全部創作將在所規劃的場所展出,學校根據展出效果給予一定的分數,制定統一的宣傳冊,資助一定的費用,幫助學生進行創業前的準備工作。通過創業跟蹤,規范學生的市場意識、團隊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獨立地進行市場營銷。
總之,美術學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市場意識,鍛煉藝術與市場結合的理念,改革以往的以試卷為準的考試形式,用具體的案例作為對學生的評價標準,讓學生獲得利益的同時得到社會的認可,使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美術學專業,自覺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當中,我相信當學生能自覺地愛上美術學專業的時候,貴工程的學風必然改觀,就業也勢必有所突破,應用型人才培養戰略也會被大家所矚目。
美術學專業與課程體系改革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是對傳統美術學專業的一個挑戰,更是對以往課程體系的一個顛覆,需要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闖進和膽識,需要全體美術師生共同努力才能邁出艱難的第一步,到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峰。到那時,貴工程美術學專業將像一面旗幟在貴州乃至全國飄揚。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淺設想,最終目的是讓美術學專業通過改革走上應用型的軌道,擔負起服務大眾的重任,給廣大的美術學生開拓一片就業的天地,讓更多的“美術無用論”在改革的浪潮中沉默,點亮美術學專業在高校轉型發展中的曙光,指導全體美術師生運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裝點自己理想的家園。
作者單位: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