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用人需求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具有極大的導向作用。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與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這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新的挑戰。國家政府應大力發展應用型本科高職教育,加大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投入,高職院校本身應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加快校企合作步伐。
關鍵詞:企業 用人需求 高職院校 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71-01
企業用人需求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具有極大的導向作用。目前我國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技能型人才的供給卻嚴重不足,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這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現代企業發展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
1.企業對中高級技工需求量大,最急需高級技工和技師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及高新技術在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企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企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經營難度逐步增加,人才匱乏的狀況愈來愈明顯。企業對中高級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和技師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在校期間考取職業資格證,尤其是考取中高級工職業資格證,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對中高級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
2.最受企業歡迎的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方式轉變,企業對人才需求也隨之發生轉變。知識面寬、專業理論扎實、一專多能,能適應不同崗位需求、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和團隊意識等,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最受企業歡迎。從企業的實際需求看,高職院校今后應積極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意識教育、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教育。
3.高新技術企業急需本科層次的高職院校畢業生
以技術密集型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急切需要引進一批擁有豐富理論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應用型、技能型本科院校畢業生。從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看,把我國高職教育辦學層次從專科層次提升至本科層次甚至研究生層次很有必要。
4.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都很旺盛
目前我國工業生產既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傳統工業也有以技術密集型為主的現代化工業,生產一線既需要大量動手能力強、實踐技能高的應用型人才,也需要有比較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產品研發。雖然高職院校畢業生逐年增多,但真正愿意到企業就業的仍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部分畢業生依然青睞國有大中型企業,不愿到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就業,高職院校今后應積極加強對學生就業觀念教育,引導畢業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企業人才觀下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辦學經費普遍緊張,教學條件特別是實訓條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高職教育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最直接、最密切相關的教育,學生熟練的職業技能需要在高仿真生產環境或真實的生產環境條件下嚴格訓練,而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大,政府財政投入明顯不足,導致驗證性實踐教學內容過多,理論知識所占課時比例過大,畢業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
2.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實際崗位需求脫節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充分反映企業現代化生產對人才的需求,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培養不明確,對高職教學的新思想、人才培養的質量觀認識不夠清楚,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的探索不夠深入,這必將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實踐性技術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不強。
3.“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可靠保障。當前多數高職院校都十分注重規模的擴張,招生規模急劇擴大,結果導致教師的數量明顯不足;另一方面,高素質教師特別是“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很多專業課教師不了解生產一線實際,不能準確反映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輕實踐技能、重理論教學的現象;基礎課、專業課、實訓教師的結構不盡合理,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
三、企業用人需求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影響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政府投入不足,地區發展很不平衡,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模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全社會關心和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尚未真正形成。
1.政府應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完善高職院校經費保障體系
加大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和財政支持是辦好高職院校的重要保障。政府應根據各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人才培養質量、所在地域、專業設置和實訓基地建設等綜合因素合理安排資金,完善高職院校經費保障體系,切實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投入。
2.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
產學結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效果最有效的途徑。政府職能部門應盡快轉變觀念,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點之一,建立起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現代職業培訓體系,保障全社會各行各業勞動者都擁有較好的訓練技能;國家應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在政策、法律上給予支持和保障。
3.加速“雙師型”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 教師隊伍作支撐,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任職資格條件;選送專業課教師到相關研究院所、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實訓。加強對高職教師的專業化培養,加強對在職教師的技術培訓,擴大兼職教師隊伍。政府機構應認真解決好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待遇問題,提高教師的實際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確保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尤其是專業教師隊伍的穩定。
4.大力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滿足區域性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支柱。高職院校畢業生技能雖好,但理論知識薄弱,本科生和研究生理論基礎雖好但動手能力較差。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仍然以專科層次為主,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定培養目標決定著高職教育不僅有專科層次,而且從長遠觀點看還應有本科層次和研究生層次,今后高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以本科層次的高職教育為主,這是高職教育發展的規律。
作者簡介:王泳濤,(1983-),男,河南漯河人,講師,主要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