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瑞洲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法的滲透,不僅符合學生心理需求,而且有利于確保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語文情感,從而促使教學目的的達成,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取情感教學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滲透
一、通過情境的創設來滲透情感教學
語文教學中充滿情感氛圍的情境創設可有效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新課標大力提倡初中語文教育中滲透情感教學法。因此,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采取各種方法進行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情感體驗。例如,可以插入一段音樂,或者是動情朗誦一段文字,或用實物進行演示等。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使語文教學過程實現有效的情感滲透。多媒體技術具有音頻以及視頻播放功能,可極大地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如,在學習《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課時,學生在對總理品質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在聆聽配樂朗讀時,會自然而然生出一種對周總理的尊敬以及懷念的情懷。然后教師再通過視頻進行《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播放,看到這里時部分學生會由于總理離去而傷心落淚,這樣就實現了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的滲透以及融入。不過教學方法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每篇課文的不同,找準最有效的可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的不同切入點,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情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良好的滲透,實現情景交融。情感是人們在受到刺激后表現出來的世界觀,是影響個人態度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一定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感的滲透,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學效果實現最大化。
二、通過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來滲透情感教學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不斷提高其對祖國語言的讀說聽寫能力,從而對漢語有一個深入的理解、認識以及運用。通過語文的學習,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精神境界,讓其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情感,是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棗核》一課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因素,讓學生體會游子的滿腔報國熱情;又如,在學習《背影》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體會父親對兒子偉大而深沉的愛。通過對課文的深度挖掘,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課文中都飽含著作者深深的情誼,而這些必須通過認真體會才可以理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架起一座通向情感的橋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從而引起共鳴,和作者展開一次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通過無數遍的誦讀以及咀嚼,用知識以及情感滋潤自己干枯的心田,從而實現愉悅身心以及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法
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的滲透是為了使學生明白人生道理,提高寫作水平,使其在寫作中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寫出有血有肉,感情豐富,表達形象而又生動的文章。因此語文可謂一門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學科,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學生將來升學最為重要的一個準備階段。盡管初中語文課在開展過程中通過寫作以及閱讀的訓練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不過其最終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在作文寫作中將所學知識得到更好地運用,因此教師務必要注重對知識的實踐性運用。關于寫作素材的來源,一是通過課堂教學累積,二是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親身經歷累積,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以及物,與此同時,在課后加大閱讀量,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才能擴大眼界,增強自身文化素養,在真正寫作時對所學知識手到擒來,融會貫通,做到游刃有余,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使文章更為充實,有血有肉,形象生動。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及時指出其運用素材方面的不當之處以及文章中部分詞匯的不合理之處,例如用一個詞語表達一個人對某事的看法,究竟是“一語道破天機”更為恰當,還是“一語中的”更為恰當呢?用詞的準確性也是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的,只有如此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總之,初中階段是學生人格和價值觀形成以及豐富情感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通過現代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努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充滿情感氛圍以及感染力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引導學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全面而又深入地體會作者情感,從而豐富學生情感;情感滲透教學最終是為了在寫作中運用,為寫作服務,因此,教師還應在作者寫作中積極滲透情感,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只有將情感有效地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才能更好地實現新課標的要求,實現語文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于洋.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5.
[2]徐桂彩.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