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嫻
摘 要: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擺在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師面前亟須完成的任務。如果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得不到培養,教師就無法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從興趣、創新和課堂結構三個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為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能力;培養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實施,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作為初中基礎教學科目之一,其教學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和往后的發展。在語文科目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求教師擺脫應試教育養成的傳統教學思想,從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三個方面入手,提升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作文創作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是能否在教學中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初中生正處于探索和發現世界的關鍵期,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普遍好奇心較重,對外界事物充滿了探究欲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初中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把握好新課標“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思想,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符合其興趣和探究需求的學習情景。教師還要注意收集教學資源,并善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好多媒體設備的應用。現如今,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常用輔助工具。相比于板書加講解的教學模式,融合多媒體設備和教學資源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這是由于多媒體設備能夠幫助教師靈活地運用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教學資源,構建生動形象的情景教學課堂,從而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符合學生興趣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語文課堂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課堂教學結構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這種課堂教學結構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語文學習成為枯燥的記憶和訓練過程。在素質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首先要優化教學目標,將學生學習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當成初中語文教學的第一目標,而將枯燥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靈活地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大綱的要求,并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優秀教學方法,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培養。其次,要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化,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設計一定要以教學大綱為基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為目的,靈活地應用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最后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摒棄試卷加測試的評價模式,通過課堂綜合測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升語文的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從而讓學生能夠擺脫應試教育的包袱,真正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導向,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實現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能否發展的關鍵,是否具有創新能力,也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關鍵要素。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語文新課標對現階段語文科目教學的具體要求,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只有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了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好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溝通,做學生的“大朋友”和“好朋友”,利用引導教學來完成學科教學任務,讓所有同學都能夠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其次,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初中生求知欲望強烈,好奇心比較重,勇于和樂于發問是初中生的天性。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這種天性,肯定學生合理的和不切實際的疑問,并教會學生如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得到學習能力的
培養。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實現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就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真正以學生的角度看待課堂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霍偉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漫談[J].引文版(社會科學),2015(11).
[2]李小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教師,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