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蘭 簡福容



【摘要】伴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教學中也隨之出現了種種困惑。如何破解?筆者通過對重慶市渝北區高中英語教師的問卷調查,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3S”卓越課堂能夠比較有效的幫助高中英語教師找到具體措施,轉觀念、施策略、付行動,走出迷茫,開辟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探索 “3S”教學理念 教師調查
在當今中學生面臨著“學業負擔重,壓力大”的局面下,教學改革對中學英語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語用能力和英語成績,筆者認為,構建“3S”卓越課堂勢在必行。“3S”卓越課堂既是一種教學理論,又是一種教學實踐。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卓越的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對此,筆者專題開展了對高中英語“3S”卓越課堂教學的問卷調查。本調查以重慶市渝北區全體高中英語教師(6所重點中學,1所普通中學;5所城區學校,2所農村學校)為研究對象,回收問卷135份。問卷的客觀題涉及教師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課堂設計以及對3S卓越課堂的了解情況,主觀題主要涉及教學困惑、暢想學生喜歡的教師類型、心目中的卓越課堂等內容。分析調查數據,發現困難雖然不小,但仍然有基礎,轉觀念、施策略、付行動,構建“3S”卓越課堂一定能夠開創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一、“3S”卓越課堂教學有堅實基礎
分析問卷統計,筆者發現高中英語教師能夠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加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積極探索適應當今教育環境和改革要求的教學思路,為高中英語開展“3S”卓越課堂教學奠定了有利的堅實基礎。
1.希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能力。無論城市學校還是農村學校,重點中學還是非重點中學,教師們的教學目的都很明確,集中指向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能力。城區學校,33.5%的認為是提高英語學習興趣;52%的認為是培養學生語用能力,合計達到85.5%;農村學校,76%的認為是提高英語學習興趣;6.5%的認為是培養學生語用能力,合計達到82.5%。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能力提高的前提。農村學校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差,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都遭受著挫敗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為了農村學校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在課堂設計方面,大部分教師都心系“三維目標”,比較關注記憶與基礎、理解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學習方法策略的培養這四個方面。就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您通常會采用什么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給出的獲取成績后的獎勵機制、創造真實情景教學、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競爭機制將知識融入游戲四項激勵機制中,全部使用的教師有10.75%,使用過后三項的教師有37.5%。從數據看,有近一半的教師很重視課堂氛圍,用多種方式激發和調動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2.樂于學習和理解“3S”卓越課堂模式。教師普遍對“3S”卓越課堂堅持“以社會需求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學習主題為中心(Subject-centered)”感興趣,也很期待。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多數教師愿意接受和嘗試新事物和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對教育教學的改革適應性很強。尤其是重點中學教師,多達71%完全愿意去了解并嘗試應用“3S”卓越課堂模式。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關于“3S”中心理念,您最關注的是(教師為中心學生為中心社會需求為中心和以學習主題為中心)”問卷中,68%的教師關注以學生和學習主題為中心,30%的教師同時也關注社會需求為中心。
3.對“3S”卓越課堂模式的教學策略很期待。3S卓越課堂倡導沿著“懸念”(Suspicion),制造“驚奇(surprise),體驗“成功(success)的思路,激發學生躍躍欲試和急于求知的動機,采用多種策略讓學生形成進取、追求、充滿緊張的心理效應,以及讓學生在問題發現中體驗成功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感、在多元評價中體驗成功感,從而增加學生的附屬內驅力。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的問卷數據顯示,教師們對于這一教學策略很期待,非重點中學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策略應用更多,而且用過此教學策略的感受很好的比例比較大,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提高。
4.愿意嘗試應用“3S”卓越課堂的教學流程。3S卓越課堂模式的教學流程研究提出按照儲蓄(Saving);用行動去消費(Spending);讓同伴來分享(Sharing)的流程教學,形成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積累,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得以運用內化,使知識在消費中增值,實現超越,最后通過分享,展示、交流提升,實現“合作探究,少教多學,百家爭鳴”的課堂教學局面。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過這種教學流程。重點中學使用過此教學流程的教師較非重點中學教師多,探索更好地使用此教學流程仍在路上。
二、實施“3S”卓越課堂教學面臨的困惑
分析問卷發現,由于學情復雜,教師隊伍素質和觀念的差異,卓越課堂的實現仍需繼續努力,克服一個個困難與障礙。
1.建構“3S”卓越課堂模式的理念任重而道遠。在問卷調查中,全區有61.5%的教師沒有聽說過“3S”卓越課堂,有34%的老師不太愿意或不愿意了解高中英語“3S”卓越課堂模式,完全愿意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只占12.69%,有些老師也處于在被動接受和觀望狀態。他們課堂上主要是講授模式,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形成師生互動”的問卷中,經常使用占45.52%;偶爾使用占41.04%;很少使用4.48%。課堂模式比較單一,課堂教學手段不夠多,多媒體成了擺設;使用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師不多,探究性學習的更少,課堂課堂容易掉入枯燥乏味的陷阱。
2.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不多。有的老師授課很機械,精氣神不夠,節奏把握不好,無激情,魅力不夠,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辦法不多,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調動不到位,引不起學生的共鳴。在問卷調查中發現,有只有45.52%教師在教學中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偶爾關注和不關注的教師占45.52%。在設計中課堂時間分配方面,重點中學65.8%教師采用主要是老師引導、學生操練以及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非重點中學教師所占比例為53.8%。對于一節課時間如何分配?問卷調查顯示,首選的仍然是老師引導,學生操練;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合作學習。可見,仍然有相當大一部分教師從頭講到尾或者以老師講為主。具體情況如下表:
由此可見,多數教師課堂形式單一,過多占用時間的現象仍然存在,獨角戲、滿堂灌的仍然有市場。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費力,學生成績就是上不去,面臨著十分尷尬的教學局面。
3.基礎知識學習呆板,缺乏活力。有些老師授課缺乏層次,教學中不注意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三貼近”,又沒有考慮“3S”卓越課堂教學模式中心理念中的“以社會需求為中心(Society-centered),機械地依賴課本,讓學生脫離情景孤立學習單詞、記憶單詞。加之對“字——句——段——文”的語言學習規律了解不夠,輕視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對于不同班級,不同英語層次的學生,分層研究不夠,對知識點和練習篩選不夠,評講時平均用力的現象明顯。當然,有些年輕老師是不知如何選擇取舍,有的老師是拓展太多,做了一些無用功,缺乏針對性,從而導致學生記憶困難,事倍功半易遺忘,甚至有的學生害怕記單詞,詞匯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英語學習的障礙。師生投入了若干的苦勞,卻見不到多少功勞,成為內心共同的困惑,甚至于夢魘。
三、用“3S”卓越課堂模式開創高中英語教學新天地
在新課程改革下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下,眾多的一線教師也在不斷苦苦探索,苦苦反思。這種探索和反思,正是敢于面對問題的存在,也是勇于破解問題的開端。筆者認為,轉觀念、施策略、付行動,探索“3S”卓越課堂是開創高中英語教學新天地的有效之舉。
1.構建“3S”教育教學理念,使教師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在不斷深入的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以人才為主導的知識經濟起著戰略性決定作用。外語,特別是英語,作為國際交往的工具,是新世紀人才的重要素質。同時,英語作為高考學科并在高考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對中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課程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是否能夠高效培養。所有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到一點,那就是必須一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3S”卓越課堂模式提倡英語教學以社會、學生和學習主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既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又能體現新課程背景下的“生本”要求。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創造優美、和諧、人文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關愛學生,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新,成為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以學習主題為中心。在情意上,增進學生想學、樂學、會學的心向品質;在能力上,提升學生自學、互學、展學、研學等素質;在舉措上,堅持以學論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的原則,從而形成以學生為高中英語教學出發點、著力點和歸宿點的學本化教學觀。“3S”卓越課堂“三個中心”的教學理念是在新的背景下,以課改要求為前提的教學理念創新,使教師成為師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2.貫穿“3S”教學流程于教學中,使教師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卓越課堂。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根基所在。要上好一堂課,必須整體構思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是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之一。《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課程中,要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的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換句話說,英語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基于課程標準的前提和要求,“3S”卓越課堂倡導儲蓄(吸收知識)、消費(運用內化)、和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學流程。這種教學流程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和同伴一起參與實踐、合作和探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可以熟練應用的知識,并且通過同桌對學交流提升、小組群學交流提升、班級展學交流提升、網絡拓學交流提升、實踐研學交流提升等舉措,實現“合作探究,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局面,大膽去追求教師心目中的靈動的、多元化的卓越課堂。
3.實施“3S”教學策略,使教師的教育教學事半功倍。所謂教學策略,就是在教學中應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置身于主體中,提高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在快樂中體會成功。但是,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累,學習積極性不高,即使教師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收效甚微。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科學的利用各種手段和策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3S”卓越課堂教學模式采用設置懸念的激活策略給學生在心理上制造刺激,形成一種懸而未決的強烈問題意識,激發學生躍躍欲試和急于求知的動力,比如,采用詩歌朗誦的模糊呈現策略、故事講演的焦急期待策略、謎語競賽的瘋狂猜猜策略等;進而再采用制造驚奇,快速提高的催化策略讓學生形成進取、追求、充滿緊張的心理效應,使之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急于要改變它們并使之成為完美結構的傾向,比如,采取興趣活動點亮驚奇、媒體手段制造驚奇、藝術語言凸現驚奇等策略;最后,讓學生在問題發現中體驗成功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感、在作品展示中體驗成功感,在多元評價中體驗成功,從而增強學生的附屬內驅力。
參考文獻:
[1]郜玉艷.“卓越課堂”的意蘊與實現[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29).
[2]曹新平.3S中心教學模式[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
作者簡介:
張福蘭(1965-),女,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高中英語教研員,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育教學。
簡福容(1986-),女,重慶市暨華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