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保成
摘要:近年,中職學校學生的生源質量有所下降,他們的整體素質令人擔憂。根據調查,許多中職學校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在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水平、與人溝通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與用人單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語文課對學生思想品德、語言表達能力、應用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擔負著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新形勢;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提高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它與社會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沒有了巨大的升學壓力,教學中也以專業課為主,文化課的比重已大大降低。當前,社會對優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尤其現代企業更加看重人才的內在素養和潛力,這無疑給我們中職學生就業增添壓力。語文教育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的競爭劣勢,引導學生更加側重于讀、寫、聽、說和思維等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基礎、強化能力,提高內在素養。但是目前中職語文教育及學生的學習現狀卻發人深省。
一、中職學生現狀分析
目前,中專中職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濃,尤其少數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行為散漫,在語文等基礎課上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基礎薄弱。中職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大多學生表示讀中學時即存在語文偏科現象,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2)重視程度不夠。不少學生認為,他們到學校來是學技能的,語文可有可無,從而忽視學習語文。(3)缺乏正確認識。學生厭學語文,從根本上講是因為缺乏對語文的正確認識,沒有正確的學習導向。
二、如何適應新形勢,轉變教育理念
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的合格的初中級技術人才。語文,作為中職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應該為學生的職業意識的形成、職業能力的養成打好基礎,做好鋪墊。為了真正地體現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必須圍繞“職”字做文章,突出職教特色,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服務。
要想培育職業能力,首先得先強化職業意識,要強化職業意識,首先得先喚醒“人”的自我意識。只有充分喚醒“人”的自我意識,才能極大地解放“人”的最大潛能,有益于學生個人結合自身情況,選擇自己適合的專業,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
語文教學中必須樹立這種以“人”為本的觀念來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自我意識,作為“人”的自我意識,充分認識自我,認清自身在社會中應占何種地位,應發揮何種作用。其次要讓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認識“他人”,認清他人的優劣長短。再次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人”的意識,認清社會發展趨勢。
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教材,加強雙邊合作,多提問鼓勵學生回答,逐步培育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一是利用教材,巧設疑問,調動并喚醒“人”的自我意識。二是加強雙邊合作,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萌發、成長。三是加強大語文教學觀念結合專業開展語文實踐學習,促進學生職業意識的萌發。
三、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現實的狀況不容樂觀。許多同學在周記中提到自己性格內向,但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學生靠亂撥電話、上網聊天尋找所謂的知心朋友。長此以往,勢必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影響他們良好的綜合素質的養成,繼而影響到畢業生社會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良好交際能力的形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實踐表明:除了對個別嚴重焦慮者要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外,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佳途徑。語文教材中的論辯藝術、思想觀點、語言積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語詩句等),都可以為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增強說話的藝術性、邏輯性等,最終達到溝通情感解決問題。
四、根據市場需求,將語文教學內容和實踐課程相結合
“堅持以就業為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宗旨,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根據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偏差的現狀和今后就業、創業的需要,可以在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口語交際訓練序列所安排的內容,也可編寫口語交際方面的校本教材,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實施中以禮節性的交際口才、自薦求職的說服口才、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講口才為重點,對學生加強訓練,訓練中注重循序漸進,由簡短到成篇,由照讀到脫稿,由有備到即興,由對話到辯論。這樣經過教學和訓練,中職學生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從說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準確、連貫、得體地講明白完整的語段和全篇,為日后適應社會需求打下一定的表達基礎。
實現語文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與文化素質講座相結合,安排唐宋詩詞講座,文學欣賞講座等,傳承作品中優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與校園藝術節、文化月活動相結合,開展辯論會、演講比賽、課本劇演出等;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辦文學刊物等,開展小記者采風活動,學生暑期實踐活動等,豐富學生的閱歷,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也真正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
五、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素質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師素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職業學校語文教師應該熱愛語文教學工作,熱愛職業學校學生,不能因為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基礎差而對他們冷淡、缺乏熱情,對語文教學不作認真研究,敷衍對待。許多優秀教師的經驗證明,他們的教育工作之所以成績優異,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職業學校語文教師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必須刻苦鉆研,力求通曉所任學科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的社會知識。 職業學校語文教師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文化素養,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個性品質優秀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總之,在職教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恰當的方法,從各個方面去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把語文教學與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相連,使他們適應市場人才競爭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有其社會現實意義,并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