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英
摘 要:多媒體技術對于生物教學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有了多媒體技術的參與,生物教學能夠更加直觀和形象。高中生物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應從導入抓起,利用圖片、演示圖、視頻等導入新課,讓學生直觀地進行觀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導入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49
相較于語數外等其他學科,多媒體技術對于生物教學的作用更加明顯。有了多媒體技術的參與,生物教學能夠更加直觀和形象。這一點在上世紀就已經被認可了,眾所周知的經典散文《藤野先生》就記錄了那時生物課的上課情況,細菌的形狀都是用幻燈片來放映的,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對于微生物有更加清晰的認知。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多媒體技術遠比幻燈片更加生動形象。
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能為整堂課增色,這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本前提,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新課為什么要導入,如何導入,怎樣導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重要問。其中,使用多媒體導入無疑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最便利的導入方式。本文重點從課堂導入的角度來探討生物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問題。
一、靜態圖片導入
靜態的圖片,或者三維立體圖片,或者動態的多角度圖片,都能夠讓學生認真觀察,也能夠提醒學生本堂課的學習重點。例如,在DNA分子結構這節課中,采用的是一個北京的DAN雕塑圖片,然后給出了一段材料讓學生分析原因,再借助課本知識,就導入了新課。整堂課學生都在圍繞這個問題分析原因,課本知識學完了,問題解決了,看后受益頗深。還有時候,教師上課會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現象,通過圖片的對比來導入新課。如黃韭綠韭為什么不同,餃子餡為什么會出水?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再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作為教師的我們得清楚,導入的目的就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這就要求導入要抓住學生、吸引學生,宜簡不宜繁,不能為導入而導入。那么這一環節的設置,可以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方面著手,也可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分析生活現象等著手。無論哪一種方式,成功的關鍵在于設計要合適、恰到好處,這樣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
圖片往往集趣味性、啟發性、警示性于一體,能夠有機地拓寬教材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圖片導入成為了廣大教師進入新課最常見的手段。
二、動態演示導入
靜態的圖片能夠滿足具備形象性的生物結構,而在新教材中,例如蛋白質和DNA的微觀結構,僅僅依靠靜態圖片是很難讓學生理解他們的立體空間結構。在傳統的方式中,也只有模板和圖片。但是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有力的輔助工具,可以使用3D動畫的形式來呈現DNA的結構和DNA的復制過程。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邊看動態畫面,邊對問題進行思考,最后讓學生總結DNA的復制過程。DNA是一邊解旋一邊進行復制的,它的特點是半保留復制。借用多媒體技術,師生可以很好地完成演示-啟發-歸納-總結流程,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基礎差些的學生,教師可以邊提問題,邊一步一步地演示,同時結合討論,然后再連續播放一次,讓學生完整地了解其復制過程;對于生物素養較高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更深入地思考DNA復制的這兩個特點有什么意義,從而突破了課本知識的范圍,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的信心。
例如,在“氨基酸的結構及脫水縮合”的學習過程中,由學生來模擬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左右手分別代表氨基酸中最重要的功能團氨基和羧基,頭代表R基,腿代表H,軀干代表C。脫水縮合就由幾個學生手拉手來展示。手拉手一定是左手拉右手(氨基和羧基反應),手拉手后無法直接叫左手還是右手,所以提示學生給拉在一起的手命名(肽鍵),拉手后會出汗(脫水),幾個人拉手就叫幾肽等,通過直觀的互動展示,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效果很好。
三、視頻動畫(錄相)導入
比動態的演示圖更直觀形象的那就是視頻。恰當的視頻可以拓寬和豐富課堂內容,加強現實生活和生物學科的聯系。生物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自然科學,其涉及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食品衛生、生態環境息息相關。教師和學生需要把生物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方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視頻往往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能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課堂規定的情境中。
有的教師在講DNA一節時,將一段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中的一段視頻導入新課,學生欣賞了1分鐘,空中出現的DNA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抓住了學生的眼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但這個視頻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觀察DNA,而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他們提提神。但同時,如果教師拋出一系列與DNA有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自學、互學,那么教師就可順勢引入本節課內容。這樣這堂課就從學生的好奇心開始了。當然還可以播放熱點視頻,把教學內容與當前受關注程度高的熱點聯系起來,讓學生討論,以啟迪學生的心靈,啟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
當然,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導入都離不開有效的提問。教師可以有針對地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合適的提問,提問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將要學習的內容。因為,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后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多媒體技術結合提問,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能夠將人為用章節分割的知識再次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系統、更科學。
最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幫助教師開個好頭,還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完成學科重點、難點的突破。難點突破得好,學生課堂獲取的知識就會豐富,課堂就變得生動。例如在受精作用一節內容中,教師讓學生動手制作染色體數目變化的過程,并展示成果,再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指出制作染色體有沒有錯誤,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突破了當節內容的難點。還有的教師在DNA分子結構一節中,基于DNA分子結構的理解,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體驗科學家的成就。還有的教師讓學生自學,分析材料、歸納總結、突破難點,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