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翠云

[摘要]目的探討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100例,根據分娩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其中49例行陰道試產,試產成功40例(作為A組),余60例行剖宮產(作為B組),比較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產后2h出血量、產程時間及比較兩組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A組年齡、孕周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組的產后2h出血量顯著少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產程時間明顯長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的子宮破裂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組發生產褥感染、產后大出血發生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比率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行剖宮產手術帶來的并發癥遠較陰道分娩嚴重,因此,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痕不可作為剖宮產的唯一指征,對于符合自然分娩條件的產婦在嚴密監護下可給予試產機會,以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發生率。
[關鍵詞]剖宮產;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并發癥
近年來隨著社會因素的介入及剖宮產指征的放寬,剖宮產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在高剖宮產率基礎上,隨著再次妊娠分娩人群增多和妊娠分娩年齡延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率明顯提高。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的安全性與前次手術技術、子宮切口修復情況、術后炎癥及盆腹腔臟器粘連等因素密切相關。由于瘢痕子宮易發生子宮破裂,危及母嬰安全,其分娩方式的選擇成為產科關注的重點。因此,為了提高產科質量,降低瘢痕子宮分娩的危險性,本研究對我院100例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的分娩方式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患者100例,均為單胎,年齡24~38歲,平均(25.9±2.5)歲,孕周34~42周,平均(38.5±3.1)周,孕次2~5次,平均(2.7±0.3)次,產次1~3次,平均(1.8±0.2)次,再次妊娠距首次剖宮產手術的時間為1~9年。其中3年以上59例。首次剖宮產手術采取子宮下段橫切口術90例,7例為子宮縱形切口術,術后均無感染情況發生。將100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根據分娩方式不同分為A組、B組,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入選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分娩指征
(1)陰道分娩指征:距上次剖宮產時間2年以上;上次剖宮產手術未出現切口撕裂及感染、切口完全愈合;上次剖宮產指征已經消失,且未出現新的剖宮產指征;B超示子宮下段瘢痕厚度≥3.5mm,胎位和胎兒發育正常;宮頸Bishop評分36分,無妊娠合并癥,且上次手術時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2)剖宮產指征:對于首次剖宮產術式不詳者、伴明顯手術指征、不易行陰道分娩、恥骨見壓痛或自發痛、楔狀突出、B超示子宮下段薄弱以及距上次剖宮產時間<2年者給予其剖宮產。
1.3研究方法
比較分析100例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孕婦的分娩方式(陰道試產、剖宮產),并觀察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母嬰并發癥情況(產褥感染、產后大出血、子宮破裂窒息、吸入性肺炎)。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2.0軟件,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年齡、孕周、產后2h出血量、產程時間比較
100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49例行陰道試產,其中試產成功40例(設立為A組),其余9例改行剖宮產(胎兒窘迫)3例,第一產程延長3例,孕婦及家屬拒絕繼續試產2例,孕婦不能忍受宮縮痛1例,共60例均行剖宮產手術(設立為B組)。A組行陰道分娩產婦的年齡、孕周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組的產后2h出血量顯著少于B組,但A組的產程時間明顯多余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母嬰并發癥比較
A組行陰道分娩產婦的子宮破裂比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組產后發生產褥感染、產后大出血發生率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A組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選擇分娩方式的選擇目前產科臨床無法達成共識。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如果采用陰道試產,可能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甚至導致母嬰死亡。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完善,許多剖宮產手后再次妊娠產婦成功進行陰道試產,且成功率較高。本組100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49例行陰道試產,其中試產成功40例,成功率為81.6%(40/49),與鄭曉妙等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說明在排除陰道分娩禁忌癥的基礎上,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是可以行陰道分娩的,具備臨床可行性及安全性;但應注意陰道試產具有一定的要求:密切觀察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合理應用縮宮素,隨時做好剖宮產準備,若發現有頭盆不稱、胎兒窘迫、先兆子宮破裂等情況,及時行剖宮產;加快第二產程,必要時可輔以陰道助產術,不可增加產婦腹壓,避免子宮破裂,適當應用陰道助產方法縮短產程;產后探查宮腔,特別是子宮下段瘢痕的情況。超過預產期或估計胎兒體重在3.5kg以上者改用剖宮手術。
本研究表1~2對比分析顯示,A組的產后2h出血量顯著少于B組,但A組的產程時間明顯多余B組,A組產后發生產褥感染、產后大出血發生率低,但A組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自然分娩出血少、產程短,而再次剖宮產分娩易導致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其中,B組1例出現子宮破裂,考慮可能是由于瘢痕子宮患者瘢痕愈合部位組織缺乏彈性、組織生長脆弱,隨著孕周的增加可導致子宮瘢痕部位張力過大所致。王莉等將204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產婦的臨床資料分為剖宮產組和陰道分娩組,結果證實,剖宮產組的產褥感染、產后大出血的發生率高,剖宮產組出血量多、住院時間短,但剖宮產組產程較短,說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行剖宮產手術帶來的并發癥遠較陰道分娩更為嚴重,因此,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痕不可作為剖宮產的唯一指征,對于符合自然分娩條件的產婦在嚴密監護下可給予試產機會,以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