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敏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借形思數”的數學活動環境,讓學生自主運用幾何直觀解決問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
1.激發畫圖興趣,養成畫圖習慣
幾何直觀在本質上是一種通過圖形所展開的想象能力,因此,學生掌握一定的畫圖能力必不可少。在低年級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偏小,識字量較少,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及畫圖活動。如教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時,可以安排學生用小棒或圖片擺一擺,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再通過積極的評價語言給學生的這種直觀做法以導向性評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傾聽的能力,又激發了他們畫圖的興趣。
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畫圖習慣。
2.加強自主操作,積累直觀經驗
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不能停留在“教師畫、學生看”的水平上,而應該讓“學生畫、學生用”,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操作,使學生在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直觀經驗,提高用圖分析問題的能力。如京版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要在全長20米的小路的一邊栽樹,每隔5米栽1棵樹(兩端都要栽)。一共要多少棵樹苗?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畫圖解決問題的經驗,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通過畫線段圖來描述、整理問題:用一條線段表示20米長的小路,每5米栽一棵,剛好分成4段。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圖形直觀地尋找出各數量之間的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間隔數=總長÷間隔長。而兩端都栽,線段圖直觀地告訴學生:一個間隔栽1棵,再加上開頭栽1棵,一共有5棵,從而發現了這樣的數量關系:兩端都栽時,棵樹=間隔數+1。
這樣通過線段圖的直觀呈現,加強了圖形與數學符號之間的轉換,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復雜的問題,探索了解決問題的思路,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
3.注重語言內化,提升幾何直觀思維
幾何直觀的核心價值在于“借形思數、以形解數”。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圖形的直觀來挖掘形與數之間的本質聯系。這個挖掘的過程展示了學生用圖形描述問題的過程,展示了以形解數的過程,突出學生的數學思考。但這一思考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是隱性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表達出來,闡述自己數形結合的思考過程,發展幾何思維。
編輯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