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亮 邱剛 李春莉 林茂
摘 要: 本文針對我校電子專業綜合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開放式實踐教學方法,對課程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考評方式進行教學改革。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電子綜合設計能力。
關鍵詞: 開放式教學 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
引言
針對我校電子專業綜合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學生的專業及其自身特點,采用開放式實踐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改進教學內容,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題目,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采用階段性的考核方式,對課程質量和學生的技能培養把關,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1]。
1.課程現狀
以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主要的課程設計有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設計、單片機接口技術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等。這些課程開辦時間不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多樣,有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但就目前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1)課程設計模式固定,課程先理論后實踐,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在理論講解部分就失去興趣;
(2)課程內容陳舊;
(3)課程的教學方法刻板,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力度不夠;
(4)考評機制單一,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重視;
(5)實驗資源緊張,學生使用焊接、調試設備較困難。
結合目前的情況,電子專業綜合課程設計主要在教學過程上進行了深入探索,然后圍繞教學過程,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考評方式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2.課程設計
2.1課程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教學做了全新的設計[2],如圖1所示。整個教學流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同時考慮到整個課程教學質量,針對下面幾個方面做了重點安排:
2.1.1學生的選題、分組。學生選題時,要盡量選取題目中有自己較為擅長的知識點,同時分組時要考慮到軟件和硬件同學的搭配。
2.1.2學生提出方案、論證方案。在該環節,學生在提出方案時,教師應對方案進行點評,論證方案的可行性,由學生確定最終設計方案,至少進行兩種方案的對比論證。
2.1.3學生制作。在確定方案之后,學生應利用現有的仿真軟件,如Multisim,Protues對設計系統的一些功能進行仿真驗證,確保設計的正確性。與此同時,另一名學生應該開始電路原理圖的設計,繪制PCB板,并根據仿真結果進行必要的修改,最后開始制版。
整個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性,同時提高了學生文獻查閱能力、方案論證的表述能力。
2.2課程內容的設計
為了保證課程的質量,能夠使學生完成設計內容并且獲得成就感,就必須在選題上下工夫。只有合適的題目,才能使課程設計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激發學生不斷學習的興趣。題目的設計主要考慮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題目必須符合教學要求[3],涵蓋學生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以基礎知識為中心展開課程設計內容的選題,這就是教師設計題目的基本要求。
(2)考慮到學生之間掌握知識的差異,同時能使得大部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能力,也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在題目中設計擴展部分,在完成基礎設計的基礎上增加題目的難度。這一部分是教師設計題目的擴展要求。
(3)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特長,自己擬定題目。在題目擬定好之后,由教師對題目進行審核,主要是對題目的可行性進行確定,教師批準即可執行。
結合課程教學流程,擬定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課程設計中真正學有所獲。
2.3課程的考評方式
在學生成績評定時,以學生階段性完成情況為標準考核學生的總成績。采用階段性考評的方式,保證課程設計的效果和學生作品的真實性,同時避免學生突擊完成作品[4]。
2.4課程取得的效果
自開放式教學開展以來,經實驗教學團隊的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4.1成功運作了一個全天開放的實驗室,該實驗室可以完成PCB板的制作、焊接,以及硬件電路的調試。
2.4.2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加強,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電子綜合設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2.4.3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電子競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在“2016年IT杯重慶市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參賽隊由7名大三學生和2名大二學生組成。
2.4.4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中,指導教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結語
我校對電子類綜合課程設計開放式教學方法不斷探索,以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電子產品從設計、繪制原理圖、制版、焊接、調試,以及完成測試報告等一系列過程,一方面使學生的電子綜合設計能力得到提高,能夠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IT杯”重慶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大型賽事,另一方面為學生今后從事專業工作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鵬,孫紅艷.“單片機”課程改革與實踐[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6,38(3):64-66.
[2]王波,張巖,王美玲.電子技術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上海: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343-345.
[3]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電子電氣課程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陳佩軍.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應用型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大學教育,2015,2:161-162.
基金項目:重慶三峽學院試點專業專項項目(編號:SD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