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淑婷

摘要: 目前,我國已經正式進入到了一個“互聯網+”時代,該技術的存在,對我國的經濟形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創新、改革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本文中,將就“互聯網+”時代SNS在班級管理中的創新運用進行一定的研究。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officially entered into an "Internet+" era, the technolog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form, and also provides a broad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reform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SNS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will be studied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SNS;班級管理;創新運用
Key words: "Internet+" era;SNS;class management;innovation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223-03
0 引言
互聯網時代各類社會思潮在網絡上廣泛傳播,正處于正確的“三觀”形成期的大學生通過網絡能夠掌握更多信息,這對于提高其智力和思想的提升都有好處。但是,學生在接受新媒體信息以及傳播社會熱點的過程中,極易沾染負面的網絡信息,欠缺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的學生,容易產生極端的思想觀念,這對于和諧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極為不利。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及校園網絡輿情,積極開展大學生網絡教育和管理創新,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本文結合“互聯網+”時代特點,通過引入SNS進行班級管理創新研究,并就SNS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的思想、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創新管理措施進行重點論述,繼而通過微博班級管理實踐驗證本理論的可行性。
1 “互聯網+”時代SNS概念及校園類SNS特點
1.1 SNS概念
“互聯網+”并非是傳統行業同互聯網時間的簡單結合,而是通過互聯網平臺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實現傳統行業同互聯網間的深度融合,以此實現新發展生態的創造。
對于SNS的概念目前主要有兩層釋義:首先,其含義為社交網站,即網絡當中用戶在相同愛好、活動以及興趣的指引下在網絡當中建設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其次,其也稱之為社會網絡軟件,即通過P2P技術的應用所構建的以個人為基礎的網絡基礎軟件。同社交網站相比,社交網站僅僅在軟件形式方面存在不同,而在現今移動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社交網站也具有了更為社交軟件化的趨勢。
1.2 校園類SNS網站特點
校園類SNS網站,在如今的網絡應用時代始終具有較高的熱度。我國目前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SNS社交網絡,比如人人網(原校內網)、Chinaren校友錄等。這些SNS社交網絡平臺的使用人群主要是在校學生,網站建設的重點是校園生活,以學習經歷為軌跡,幫用戶尋找老同學、老朋友,再按照各個學習階段對好友進行分類管理。學生之間普遍有很強的信任感,絕大多數網站用戶是按實名制注冊的,大都以真實的面貌進行在線交流互動。校園SNS網站在我國已經出現雙寡頭壟斷的現狀趨勢,目前在大學校園炙手可熱。
2 基于“互聯網+”構建SNS班級管理模式
2.1 基于“互聯網+”SNS班級管理流程
許多院校都已引進了互聯網班務管理系統,但是由于各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對網絡化班務管理系統的應用有的順利開展,有的會遇到許多問題,也有的所引進的網絡化管理系統與班級實務不相適應的情況。圖1所展示的SNS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囊括了學生從入學到就業的全過程,相對來說是一套比較完善的班務管理系統。
2.2 基于“互聯網+”SNS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2.2.1 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在現今高校當中,大學生對SNS進行應用的主要目的即是實現信息的獲取、購物消費以及交流溝通等方面。根據調查則顯示,我國青少年網民在網絡娛樂以及社交應用方面具有了更為突出的表現,網民在社交類應用使用率方面已經高出我國整體網民平均水平。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對SNS軟件進行應用已經成為了其每日生活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大學生行為群體性特征的存在,可以看到其行為具有較為廣泛的影響范圍,其年齡相仿、成長背景較為類似,且在較長時間當中生活在一起。在該種群體性生活條件之下,同學的言行對個體具有著較大的影響。為了能夠使自身在該群體當中能夠得到較高的認同以及接納,大學生就需要能夠同其同伴以及朋友保持趨同的行為模式以及思維方式,逐漸形成較為相近的審美觀。對此,從SNS角度對大學生進行觀察則可以發現其具有較為明顯的群體網絡行為特征,且在同一時期當中將表現出較高的趨同性。同時,學生在生活當中也將根據相同的興趣形成不同的群體,群體當中的人也將對其行為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現今移動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大部分軟件分為手機端以及PC端兩種類型,并能夠對彼此間的互聯互通進行實現。以目前應用面較廣的QQ、微博以及微信為例,其中,微信以及QQ為主要的即時通信工具,而微博則為具有綜合特征的SNS軟件。根據相關調查,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學生經常喜歡應用QQ作為通信工具,而隨著QQ版本的不斷更新,也已經能夠對我國大部分人的生活、需求進行滿足。同時,其所具有的文件傳輸功能也能夠有效地實現班級管理這項工作的優化,而其班級群功能的存在更是使網上班會的召開成為了可能。
SNS軟件定位方面,根據現今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智能手機GPS定位技術的應用,能夠較好地掌握學生的安全性。在班級放假之后,則可以通過SNS軟件定位功能的應用實現學生位置的確認。信息集聚方面,在需要對數據進行統計時,通過SNS軟件的應用則能夠對信息流的最大化進行實現,以此在較短的時間當中完成信息集聚目標。同時,SNS軟件自身也具有群聊天功能,通過微信群以及QQ群的應用,則能夠對信息集聚功能進行實現。
2.2.2 心理健康教育創新
在班級管理當中,SNS具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作為一個科學、有效的平臺,其能夠對班級活動全程實現互動以及直播,以此使其成為活動主場所之外的虛擬平臺。同時,其中個人行為的存在也能夠使網絡當中的不同成員相互間形成積極的互動以及吸引,以此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能夠更好實現活動知名度以及影響力的擴大。從活動的前期策劃階段開始到后期的實施,輔導員、班主任都能夠實現實時的關注,也可以通過軟件當中班級成員的反饋意見實現活動的科學指導以及改進,同時,其所具有的直播功能也能夠實現活動圖片以及文字的直播。對于大學生來說,其所具有的心理狀態較為明顯,能夠對學生心情進行充分的體現,根據該特點,則可以將其較好地應用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控工作當中。
2.2.3 新生生活適應
新生生活適應性方面,學生經常在SNS對生活改變后的不適應狀態進行表達。對于大學新生來說,其在入學之前往往對環境具有較高的期望值,或者更多的是想想大學生活好的一方面。當經歷過高考進入到大學之后,對于很多新生則存在著失去努力方向以及目標的情況,并存在較為茫然的情況。同時,在面對大學新環境時,環境情況往往同其原本的想象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學生不能夠對該種差異形成正確的認識,則會在產生較為消極感受的情況下形成較大的失落感,在對身處環境產生懷疑、對自身處境表示不滿的情況下影響到大學當中的學習生活。此時,輔導員、班主任則可以時刻把握動態,通過SNS的科學應用做好新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2.2.4 學習問題
學習方面,當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問題時,則會將其所遇到的問題呈現在SNS當中,如經常流連于校外場所、具有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以及經常存在曠課行為等。當大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之后,經常會因為沒有做好大學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不同區域教學水平差距情況的存在使其學習成績存在較為明顯的下降情況,并因此使其在面對大學課程時缺乏自信心。可以說,在大學當中的課程學習,無論是在難度上還是內容上同高中時相比都具有了加深以及拓展的情況,在以自學為主的情況下積極強調其學生過程中的自我調控,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做好單純的接受,且需要在積極創新的情況下在思維層面對較高的邏輯性進行強調,并要求學生能夠具有反思以及批判的權利以及自由。這部分情況的存在,可以說同學生高中生活相比都具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同時,大學在學習活動方面同初高中相比也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別,不僅具有更快的教學節奏,且學生同教師間的接觸時間也更少,在具體學習活動當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專業性、自主性、探究性以及選擇性特征,對學生的主動學習具有較高的要求。通過SNS軟件的應用,則能夠幫助教師對班級當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困難進行及時的把握,并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做好學習問題的正視與解決。
2.2.5 人際交往問題
在SNS當中,也經常會表現出同學之間的矛盾,甚至會存在部分較為偏激的話語。SNS軟件就是一個網絡層面的課堂,如果學生在SNS當中存在相互謾罵的情況,則會在班級當中形成很不好的影響。同時,由于SNS廣泛傳播性的存在,當轉發數增多時,也將會對學校以及班級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對于大學生而言,當其脫離熟悉的環境、進入到新環境之后,在面對眾多的同學以及教師時,經常會因為集體意識薄弱以及交往技巧方面的缺乏使其不能夠做好穩定、協調人際關系的建立,有些同學不僅對集體宿舍生活感到十分不習慣,且不能夠較好地結交新朋友。同時,高校教學方面特點的存在,也會使得很多學生不能夠如同高中一樣同教師積極交流,在形成失落、迷茫情緒的情況下對周圍人與事產生了保守以及懷疑的態度。在該種情況下,就需要輔導員、班主任能夠做好SNS動態關注,對于存在矛盾、人際交往存在阻礙的學生,需要及時找到其進行溝通探討,幫助其解開心結,避免過激問題的出現。
2.2.6 感情問題處理創新
進入大學以后,談戀愛成為了很多學生耗費精力最多的事,當學生處于戀愛狀態時,在思想方面則可能會存在較為不理智的情況,并產生部分同生活、學習間相沖突的舉動。而當戀情處于萌芽狀態時,被追求的一方也將顯示出較為猶豫的心態,在戀情初期,在軟件當中經常會表現為對情感生活進行展示的細節方面,如拍攝照片、相伴出游以及自拍照等。而當戀情進入到中期階段時,在雙方感情生活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則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并在SNS中展示出較為不如意的問題。此外,校園戀情也經常會出現因不同原因結束的情況,此時,如果戀情其中一方的學生較為偏激,則可能會出現在SNS當中人身攻擊、謾罵以及一些不理智的行為方式。這部分情況的存在,都會對校園網絡輿情的和諧情況產生不利影響。此時,就需要輔導員、班主任能夠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做好有效、科學的引導,通過管理學、行為學以及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加強學生教育。
3 SNS應用實例——中山大學基于“人人網”社交平臺的班級管理實踐
以中山大學為例,該校在“人人網”社交平臺上舉辦了“2015年我最喜愛的班級評選”活動中,運用社交平臺上“班級指數排行榜”對所有參與該項評選活動的班級每月進行量化評估,為期6個月,并將“班級指數排行榜”月均積分作為評選總成績的50%。該指數是在借鑒《“人民日報政務指數排行榜”榜單規則》基礎上,結合學生班級微博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規則如下:
①榜單周期:榜單以自然月為統計周期,每月1日公布上個月的榜單。
②榜單規則:排行榜綜合考察傳播力、影響力和服務力3個指標(總分100分),其中傳播力指標(40分)包括發表評論總數(0.5分/條)和原創發評論數(1分/條),影響力力指標(50分)包括班級上個月所發評論的被轉發數、被評論數、回復評論數以及被贊數(均為0.1分/條),服務力指標(10分)包括主頁訪問量和常與我互動數(0.03分/人次)。
③排名方式:每月推出一期榜單,按上個月計分排出前10名,第1名積10分,第10名積1分,以此類推,每年推出一次年度積分總排行榜。
該榜單自2015年1月試行以來,各班級的活躍度持續增加,同學們參與班級SNS社交平臺建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對班級SNS社交平臺建設起到了有效的激勵作用。然而,量化評估方法相對單一,有必要將量化評估與相應的配套機制結合起來,譬如經費保障,對在班級SNS建設中表現積極的個人進行獎勵等,從而不斷健全激勵機制。
4 結論
在上文中,我們對“互聯網+”時代SNS在班級管理中的創新運用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可以看到,在現今網絡時代環境下,SNS在大學班級管理當中已經具有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對于該網絡引導的過程,也正是被教育者同教育者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在SNS當中,學生同教師間具有了更多平等交流以及溝通的機會,輔導員、班主任可以從不同角度發表意見、探討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正確思想理念的接受。在SNS中,輔導員、班主任對班級學生除了“教育說服”,更多的是“影響”和“引導”。SNS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在于其豐富的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等多媒體信息資源,以及多種多樣的網絡技術應用。對此,就需要輔導員、班主任能夠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以及工作方法,在對地域、時間等方面限制進行突破的基礎上通過SNS的應用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
參考文獻:
[1]丁炫凱.“新媒體一代”閑暇生活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2):215-218.
[2]李祥.高校網絡輿情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118-120.
[3]路寧.淺析學生“生存”與“發展”的學習型班級構建[J].城市地理,2014(16):144-145.
[4]石遠鵬.班級管理中的“公”與“不公”探析[J].晉中學院學報,2014(01):111-112.
[5]王玉祥,李潔,張博.大學班級管理方式探索[J].大學教育,2013(23):177-178.
[6]羅軍偉.人本主義視角下大學班級的柔性管理及路徑抉擇[J].教育與職業,2013(3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