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永兵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100-02
人們普遍認為,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他們“紅燭精神”的真實寫照。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對班主任角色應該有新的定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嘗試運用新的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管理,結合自身的探索、反思,總結出班主任在新課程背景下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角色轉變。
一、變“以班主任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班級管理往往以班主任的思路為中心,強迫學生遵守紀律、聽話,忽視了學生的需求、情感、體驗和多方面的和諧發展。“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班主任不能再把學生看作是消極被動的聽話“機器”,而應該把學生看作是期待點燃的“火把”,是擁有巨大創造力的班級建構者。班主任通過營造發展環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其直接的工作目標是促使班集體盡快地形成和盡好地發展。發展是主體的主動行為,是主體積極的變化過程和結果,發展就意味著進步。班主任應盡量營造民主氛圍,引導學生開展班級診斷研究性建設;啟發學生隨時提出疑問,并對提問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多方面的發展。這樣,學生在班集體建設中就能夠體會到思考的快樂,逐步成為班集體的主人,變“你要管我”為“我要管我”。
二、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合作”
要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在課外從多種媒體獲取的信息或知識比過去豐富得多。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會“經常有驚喜”,也可能“有時被難住”,但不要覺得被學生“難住”很沒面子,有失“尊嚴”。如果對于這類情況處理欠妥,師生關系就會受到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從而不利于教育和管理。班主任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個班集體活動的合作者,一個幫助學生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班主任只有鼓勵學生與自己一道主動投入對問題的探索中,才能真正做到師生相長,這樣的關系才是共同學習、共同探討、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師生關系,使班主任與學生的心靈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心理距離拉近,使學生獲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長期堅持下去,必將使學生形成與社會、與他人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其一生。
三、變“班主任一言堂”為“學生主動參與”
傳統的班主任一張嘴自顧自地講整整一小時的現象并不罕見。對于學校校紀校規要求的內容,班主任在有限的教育管理時間內,未及時找到更好的事例說明,只好實行“教條主義”,學生也只好囫圇吞棗。“滿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扼殺了班級教育管理的生機和活力,導致學生不去面對現實思考未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缺失,更談不上發現和創新了。面對新課程,班主任應該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作一些轉變,實行開拓主義,即根據班級管理目標的要求,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事例或資料,去體驗、去發現、去分析、去感悟學校和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校紀班規的合理性。要努力尋找貼近學生、貼近思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案例進行分析挖掘,讓學生體驗、感悟和升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參與者,班主任要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對話中的首席,通過寓情于形、寓理于情的師生合作探究,使他們在自由自在的班級活動中實現自己,找到自我的價值。
四、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
傳統的評價,學生是被評價者,班主任作為唯一的評價者使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許多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停留在“學習目的明確,課堂紀律好,回答問題主動,考試成績優良”等諸如此類的泛泛而談上,重視對學生進行“結果性評價”,而忽視學生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是否得到良好的發展。新課程肯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論”,要求采用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班主任要實現班級教育管理目標,就必須更好地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強項,為其提供一些有益的反饋信息,幫助學生制訂適當的成長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關注學生的平時表現和進展程度,反映學生的現有潛力,有效預測學生今后的發展趨勢。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引導、糾錯和激勵,多渠道、多角度、多層面地觀察和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會自我教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做人態度,發展其認知能力,以及創設豐富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高質量的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面性發展、多樣性發展和優化性發展。教師更應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參與,對學生探索結果的要求,變“一元化”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與學生協商解決問題和創建優秀班集體的過程中,讓學生提出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目標,這更容易被學生認可和接受,這才符合現代教育在管理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的要求,這樣的管理效率高、效果好。當學生經常看到自己參與管理過程的評價和飽含激情的評語時,自然倍受鼓舞,從而養成更關心政治、關注社會的習慣,增強自信心和成功心理,促進組織管理才能得到可持續提高。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