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婉燕+張國平+胡桂貞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圍手術期的心理干預。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分別進行評定其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并于術后6個月時,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隨訪,調查評估兩組患者的性功能和生活質量。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維度、心理功能維度、社會功能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性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性功能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子宮肌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堅定了患者康復的信念,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從而有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及性生活的和諧。
[關鍵詞]子宮肌瘤;心理護理;焦慮;抑郁;生活質量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生殖系統(tǒng)良性腫瘤,患者多是育齡期婦女,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目前在子宮肌瘤治療中,一般采用手術治療,通過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幫助患者緩解心理上的壓力,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醫(yī)療糾紛。護理婦科子宮肌瘤患者是有許多問題需要注意的,尤其是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本院對收治的60例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措施干預,觀察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均事先知情并同意接受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年齡40~55歲,平均(46.3±6.4)歲;行子宮全切術的患者12例,部分切除的患者18例;初中以下8例,高中10例,高中以上12例。對照組年齡39~54歲,平均(46.7±7.2)歲;行子宮全切術的患者13例,部分切除的患者17例;初中以下9例,高中9例,高中以上1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手術方式、文化程度、住院環(huán)境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術前手術介紹、術中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后飲食指導及其他圍手術期相關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圍手術期的心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手術前的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首先介紹病房情況,營造一個平和、整潔、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用熱心、和藹、親切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耐心解答患者疑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幫助患者克服不良心理,從而達到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建立對抗疾病信心的目的。同時開展健康知識教育工作,使患者對子宮肌瘤有個正確全面的認識,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2)手術中的心理護理。手術前一天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相關情況,尤其針對患者最關注麻醉方法、手術時間、術后疼痛程度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等問題進行詳細介紹,舒緩患者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為更好地配合手術做好最佳的心理準備。術中巡回護士仍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適時疏導和指導患者,減輕心理壓力,使患者順利接受手術。(3)手術后的心理護理。術后護士查房時,應以鎮(zhèn)定、自如、鼓勵的語氣和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和詢問其情況,及時評估術后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發(fā)現不良情緒,應及時進行干預,以微笑、周到、耐心、細致的服務態(tài)度開解患者,并以嫻熟的護理技術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與患者良好的溝通和信任感,從而糾正患者不良情緒。(4)心理護理要加強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患者的手術后預后狀況直接影響到患者術后日常生活、性生活的質量等,對其婚姻和家庭的穩(wěn)定有著重要影響。因此不可忽視患者家屬特別是丈夫的支持和理解,要與者家屬特別是丈夫進行溝通,取得其配合,幫助患者消除顧慮、緊張以及自卑的心理,促進患者術后的身體和心理康復,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1)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分別進行評定其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2)于術后6個月時,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隨訪,調查評估兩組患者的性功能和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調查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I-74)進行評定,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4個維度,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與敏感性。性功能評估包括患者術后精力、術后夫妻性生活的情感、性生活過程中是否存在疼痛以及是否存在性行為異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估SAS和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維度、心理功能維度、社會功能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的物質生活狀況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性功能評分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性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性功能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子宮肌瘤患者是一組特殊的患者,許多患者在病發(fā)初期未能及時接受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后引起子宮肌瘤多發(fā)甚至越長越大,影響到正常的月經和和諧的夫妻生活。目前,國內醫(yī)學對于婦科子宮肌瘤的治療多數采用手術方式,患者既要承受手術帶來的生理上巨大痛苦,又將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因此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理特征:(1)恐懼、焦慮,常表現為經常坐立不安、失眠,發(fā)呆,或出現一些令人費解的行為和語言。這種是幾乎所有的患者都可能產生的不良心理,害怕死亡,對手術過程恐懼,甚至害怕家人因為疾病拋棄自己等等。(2)敏感、多疑,常表現對外界不信任,尤其對醫(yī)護人員說過的話以及表情態(tài)度很敏感,總認為大家在隱瞞自己的病情,討論自己,對自己的疾病無信心,甚至覺得自己的疾病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3)同情、憐憫,十分渴望得到家庭及社會的支持和同情,對醫(yī)生報很大期望,希望其能夠盡快幫助自己脫離疾病的折磨。(4)擔心、缺乏自信心理,對醫(yī)生制定的手術方案一直存在擔心的心理,擔心不能順利到達治療效果,更擔心手術失敗以及術后疾病再次復發(fā)等問題,有的甚至擔心手術是否會影響自己以后的生活,自己不能再做一個正常的女人等,這里異常的心理狀況,均給醫(yī)生的治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心理護理在整體護理中占據的重要位置,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激發(fā)患者主動性,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利于患者以最佳身心狀態(tài)來接受治療,促進患者治療后的康復過程。許多患者當獲知自己患上了子宮肌瘤,馬上就會喪失活下去的信心,產生驚慌、恐懼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會影響手術效果或術后恢復甚至加重病情惡化。所以,根據不同的心理情況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是子宮肌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患者達到預期康復目標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本研究對收治的60例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措施干預,觀察其效果,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通過積極的護理措施,和護理人員情商的培養(yǎng),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支持,對疾病樹立治療信心,提高心理應對能力。本研究中,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維度、心理功能維度、社會功能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性功能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性功能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子宮肌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并根據不同的患者進行適當的調整,重視患者的疾病,關心和安慰患者,與患者共同分擔疾病所造成的精神、心理及生活壓力,不僅調整了患者的心理狀況,使她們頑強的生活,充分發(fā)揮患者潛能,與疾病抗爭,讓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復,恢復其術后性功能;更進一步鼓勵社會支持系統(tǒng)包括家庭、親屬、朋友、同事、伙伴、社團等個人或組織所給予患者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持,從而積極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堅定了患者康復的信念,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從而有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及性生活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