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妙云


[摘要]目的探討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的作用。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間,于我院待產的初產婦中選取76例作為試驗對象,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38例,且兩組均給予常規對癥護理,而試驗組則加用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初產婦的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結果在分娩質量方面,試驗組初產婦自然分娩率(47.37%)、產后7d純母乳喂養率(44.74%)明顯高于對照組(21.05%、23.68%),且產后2h出血量(301.66±40.13)mL、產后住院時間明顯(4.00±1.67)d低于對照組[(329.78±43.89)mL、(4.61±1.0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產后生活質量方面,試驗組初產婦產后Spitzer評分(8.75±1.1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6.63±0.8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均有著積極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圍產期;初產婦;個性化;護理干預;分娩質量;生活質量
近年來,剖宮產在孕產婦分娩過程中被廣泛應用,雖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分娩疼痛,但切口創傷及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對產婦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均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提高自然分娩率是改善產婦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現今各大醫院都陸續開展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期能夠幫助產婦提高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據此,本研究擬通過分析我院采用“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的作用”,來探討其護理效果及臨床價值,旨在為其臨床護理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間,于我院待產的初產婦中選取76例作為試驗對象,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38例。對照組:年齡20~39歲,平均(28.3±5.4)歲;孕周36~41周,平均(39.2±1.0)周。試驗組:年齡為20~40歲,平均(28.5±5.3)歲;孕周36~42周,平均(39.3±1.0)周。并且,兩組初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為單胞頭胎;(2)均為足月妊娠;(3)B超檢查骨盆及胎兒體位均在正常范圍;(4)精神正常,能夠配合研究的進行;(5)產后容易隨訪者,且依從性較高;(6)產婦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經產婦;(2)有嚴重妊娠合并癥者;(3)合并孕期高危因素者;(4)有明確剖宮產指征者;(5)圍產期產檢異常者;(6)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3干預方法
1.3.1對照組 本組38例初產婦在整個過程中,均給予常規對癥護理即可,主要包括孕期保健、孕檢指導、產前宣教、分娩護理及產后干預等。
1.3.2試驗組 本組38例初產婦在上述之外,再予以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定期對圍產期個性化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技能,增強其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自主服務意識及護理意義;(2)建立孕產婦個性化護理檔案,了解孕產婦的個體信息,如姓名、年齡、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孕產次數、孕檢情況及個人習慣等,以便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的對癥實施;(3)加強個性化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詳細為孕產婦介紹孕期保健知識、日常健康知識、分娩注意事項及產后康復知識等,并耐心解答孕產婦及家屬的疑問,消除其顧慮;(4)足月入院待產時,護理人員要陪同產婦及家屬,盡快熟悉醫院環境,解除其陌生緊張感,并多多探視產婦,鼓勵產婦,使其產婦感受到自己已被重視,從而積極配合治療;(5)進入待產分娩室時,責任護士要一對一進行全程陪同,若有必要,可協同產婦愛人,一起鼓勵產婦,對產婦分娩過程中出現的恐慌、害怕等負性情緒要積極開導;(6)分娩完成后,護理人員要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如產褥保健、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等,并告知家屬不要因新生兒的到來而忽視了產婦,要注意對其產婦進行安慰,并對其出現的不良心理及時疏導;(7)出院后,及時電話隨訪,了解產婦產后康復情況,并協商好到院復診的時間。
1.4評價標準
1.4.1分娩質量 分娩質量主要以自然分娩率、產后7d純母乳喂養率及產后2h出血量、產后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進行判定。
1.4.2生活質量 采用Spitzer評分表對兩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活動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覺、家庭及朋友支持和生活前景認識5項,每項評分0~2分,總分0~10分。評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好。
1.5統計學方法
本組試驗所得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n(%)]形式構成,采用x2檢驗。檢驗標準為P<0.056。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初產婦分娩質量比較
試驗組初產婦在自然分娩率、產后7d純母乳喂養率、產后2h出血量、產后住院時間等分娩質量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初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比較
試驗組初產婦在產后活動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覺、家庭及朋友支持、生活前景認識等生活質量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WHO就提出了“妊娠人生大事,務使母嬰安全”的號召,呼吁全球重視孕產婦妊娠服務。近年來受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產婦剖宮產的比例逐年上升,但由于剖宮產對產婦傷害較重,如產后失血(是自然分娩的兩倍)、子宮切除及產后并發癥的大量發生等。所以有部分學者提出,妊娠分娩是自然的生理過程,要盡可能回歸自然,其宗旨當“以人為本,回歸自然”,故提高自然分娩率是目前的首要任務。
現階段,臨床關于孕產婦的常規對癥護理,僅僅關注于妊娠分娩的本身,即“生理護理”,往往忽視了孕產婦“心理”與“社會”兩個方面的護理干預,從而致使其臨床護理效果不佳。據此,為進一步提高孕產婦分娩質量與產后生活質量,本研究擬采用圍產期個性化護理措施對我院收治的待產初產婦進行干預指導,通過定期培訓護理人員、建立個性化護理檔案、加強個性化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分娩全程陪同干預及產后針對性的個性化干預指導等一系列護理措施,從而有效的減輕產婦心理壓力,增加其自然分娩的信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了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試驗組初產婦,與常規對癥護理的對照組相比,自然分娩率提高了1倍以上,產后7d純母乳喂養率也提高了20個百分點,且在產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方面也明顯有所降低,并且,試驗組初產婦產后生活質量也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初產婦自然分娩率及產后7d純母乳喂養率的提高、產后2h出血量及產后住院時間的減少,確實有著積極作用;此外,對于產后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這與相關文獻結論一致。所以,通過科學的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初產婦的分娩質量及產后生活質量,進而為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發揮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實施圍產期個性化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改其分娩質量與產后生活質量,而且還響應了WHO“生理”“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護理服務理念,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