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玲
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楊春玲
小學階段,學生抽象思維正在開始發展,而具體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地位;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電教媒體呢?
理解知識 陶冶情操 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開始,這一教學環節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敗。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利用電教媒體來創設情境以及情景氛圍,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習興趣,從而輕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識信息。
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六冊《荷花》,談話揭題后,我立即打開幻燈,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同學們看到幾乎占了一面墻的荷花圖,眼前一亮,都覺得很美,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說:“荷葉綠綠的,像個大圓盤。”有的說:“一眼看去,荷花真美。”有的說:“蜻蜓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想看個夠,小魚在荷葉底下自由的游來游去,”學生愛荷花之情溢于言表,我就自然地把學生帶入課文是怎么描寫荷花之美的。
小學階段,兒童的認識水平尚在發展之中,抽象思維不發達,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不能抽象地理解它們的定義,而是必須依靠必要的具體、形象、直觀的材料,才能順利地完成其認識過程。因此教學中采用直觀形象的誘導方式,借助電教媒體提供的實物、圖像、聲音、色彩等各種形式的感知,給人啟發、誘導,有利于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加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特別是對課文中重點、難點的理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荷花》一課是三年級的課文,詞句教學仍是重點,詞句訓練尤為重要。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緊扣詞句,運用電教媒體,啟發學生自己觀察、想象、欣賞、表達,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幫助學生體會荷花的美。如:“荷花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讓學生邊看幻燈邊讀句子,說說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學生回答時說:“挨挨擠擠”寫出荷葉的多和密;“碧綠”是說荷葉的顏色很綠、很美;“大圓盤”寫出荷葉的形狀……然后讓學生聽聽優美的古箏音樂,欣賞著“挨挨擠擠”的情景。感受到“挨挨擠擠”不但寫出荷葉的多和密,而且還寫出了荷葉親密無間,可愛逗人的樣子。學習白荷花多種姿態的語句時,適時放一段錄像,創設立體的教學情景,再現教材的意境和形象,“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要破裂似的。”荷花的色彩美、形態美、姿態美,學生通過美麗的鏡頭感受到了,在悅耳的音樂聲中陶醉了,有的學生情不自禁地贊美道:“啊!多美!”電教媒體準確直觀生動地再現事物及現象,大大降低了語言文字的難度,從而使學生對這一難點得以順利的理解。
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必須統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語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電教媒體這一特點,用聲像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列如: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若能在播放課文配合錄音磁帶時,放映電視錄像,再現首都百萬群眾迎送總理靈車那莊嚴悲壯的歷史性場面,聲像同步,使學生置于作者所創設的情景之中;“汽車扎著白花,人們黑紗纏臂,廣場——如此沉寂。”“多少人喊著您,撲向靈車;多少人跑向您,獻上花束表達由衷敬意……”這暗淡的色彩,悲涼的氣氛,加上“如血”的殘陽輝映著“半落的紅旗”,再伴之肅穆衷切的朗讀,給悲慟的氣氛增添壯烈、絢麗、崇高的色調,把學生帶入山河吞聲,天在同悲的意境,從而激發豐富的想象,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把文學作品的美再現為具有形感、色感、聲感、立體感的形象,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電教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發揮者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當我們不能濫用,施教教師需根據自己所教的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準確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的最佳聯結點,抓住運用電教媒體的最佳契機,合理地選擇,巧妙地運用。使其真正起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1]尚豐慧.利用電教媒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探討 [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65.
[2]林木田.如何利用電教媒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59.
(作者單位:四川省渠縣望溪鄉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