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東
摘要:初中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化學認知的真實情景,不但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和化學定律,還能激發學生化學探究的興趣。要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應該結合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展開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學習興趣;探究性實驗;多媒體技術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是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新課程關于初中化學實驗的要求有了新的內涵,倡導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學大綱所強調的實驗基本技能目標,還應該使學生能夠像科學家那樣通過實驗嘗試科學探究、思考和研究化學問題。為了更好地踐行新課程理念,我們要正視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改革與創新為主旨,探索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得力措施。
一、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無論是學校制訂的教學規劃,還是教師編寫的教學計劃,都把實驗教學放在了一個突出的位置。然而,由于在初中教學中發揮導向作用的中考對實驗的考查方式單一,導致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仍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1)實驗教學的目的出現偏差,為中考而實驗,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根本性出發點。(2)教師的課前實驗準備不充分,對實驗的各種相關因素考慮不周,實驗效果不明顯。(3)比較強調和重視化學知識的傳授,只注意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的描述,對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分析不到位。(4)引導學生參與實驗,特別是探究性實驗不足,演示實驗做得多,分組實驗做得少,缺乏對學生科學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5)習慣于運用傳統實驗手段,不善于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二、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有效性教學措施
(一)創設有效的實驗情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適當地借助多媒體技術,使演示實驗更形象更直觀,效果更優化。如:
初中化學教材(滬教版)“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中,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熱玻璃管。當老師提出:如果這兩個步驟顛倒了,結果如何呢?學生議論紛紛,討論熱烈。于是我用動畫演示的方式播放了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熱時發生的爆炸現象。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2.利用實驗情景,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愛因斯坦說過,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往往是創造性思維迸發的時候。因此化學教師要善于利用實驗,精心創設化學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那么探究意識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上好化學第一課對初中學生而言影響重大。因為學生往往帶著一種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學殿堂的,他們期盼著早日能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期盼著早日喜歡上化學這一門新的學科。比如,教師在進行第一節化學課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向學生介紹:“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并將事先填充的氫氣球放飛到教室上空,氫氣球下系一標語,上面寫著:學好化學。此時,學生精神抖擻,課堂上布滿歡快的氣氛。老師問:“氫氣球為什么能向上飛?”“假如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向上飛呢?”。對于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鋼鐵是如何煉成的?鐵為什么會生銹?煤氣為什么會使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過多可以用具有什么性質的藥物治療?森林火災如何預防?等等。在學生面前不斷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濃厚的求知欲,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永不滿足,不斷進取。同時還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視頻導入”抓住學生的眼球,把化學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現出來,拓展學生求知的視野;還可以設計幾個趣味實驗,如“點不燃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中生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學生急切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此現象?自己能否操作?從此,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特高,興趣很濃。甚至還可以通過小故事、科學史實、實物等情景創設,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好奇心和欲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性。因為有了好奇心才會有問題,有了問題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有了學習的欲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自主積極獲取知識,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增強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二)參與實驗,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讓學生上臺做演示實驗或協助教師做實驗,為學生動手創造條件
對于一些實驗器材簡單,實驗效果明顯的演示實驗,盡可能讓學生上臺做演示實驗或協助教師做實驗,為學生動手創造條件。如“化學藥品的取用”、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由學生上臺進行操作、演示。
2.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有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例如,讓學生制作簡易的教具參與展覽:如水的凈化簡易裝置,實驗室制取O2、CO2的簡易裝置等;帶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1愛護水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學習第七單元《燃燒及其利用》課題1燃燒和滅火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結合生活實際,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如在學完《酸堿鹽》后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總之,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時刻樹立有效實驗的理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實驗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