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拼音能夠幫助小學生識字、閱讀、習作、學習普通話,而且對小學生的智力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漢語拼音的教學任務重,時間緊,教學方法單一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漢語拼音教學要改進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方法;教學效率
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自主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可以使學生擴大閱讀量,開闊視野;能幫助學生寫話、造句;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語言,發展思維。漢語拼音是抽象的符號,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學習和記憶它難度很大,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示教學內容,就能把拼音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效率,促進兒童智力發展。
(一)利用圖畫,激發興趣,增強記憶
教科書上有許多情境圖。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上“a”“o”“e”三個單韻母的教學情景圖。這是一幅非常美麗而又和諧的圖畫。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圖自編小故事,先激發學生興趣,再講明圖中小姑娘唱歌“阿”是提示“a”的音,小姑娘圓圓的腦袋和腦袋后面扎著的小辮提示“a”的形;大公雞打鳴“喔”是提示“o”的音,張大、攏圓嘴巴提示“o”的發音(可以讓學生模仿);池塘中游動的“鵝”是提示“e”的音,鵝在水中的倒影提示了“e”的形。老師邊提示邊讓學生觀察,學生看一看圖畫就能形象直觀地掌握“a”“o”“e”的音、形[8]。
教科書中有許多這樣的情境圖,除了鮮艷的彩圖對學生有吸引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字母的發音,記憶字母的形,在教學拼音字母時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表形又表音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也可以利用簡筆畫突出圖畫中人、動物或景物表音或表形的某一部分,讓學生通過比較辨析,能輕松掌握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向師性。
(二)應用課件,增強注意,加強記憶
圖畫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但靜止的畫面對學生刺激的強度不夠,不足以讓學生進入情境,不能充分點燃學生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課件,用動畫、聲音、色彩、形象、進程等表現力更加豐富的手段,直觀、生動的展示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如:在教學“an、en、in、un、ün”時,把課本情境圖制作成為動畫,由小學生喜歡的“大頭兒子”跳出來,帶領大家來到美麗的天安(an)門。大頭兒子重復讀“an”的讀音,并且說:小朋友們和我一起讀吧!領讀“天安門”,給學生簡單介紹天安門,天安門的安就是韻母“an”的讀音,講解“an”的發音,四聲。通過播放生動的畫面,突出漢語拼音可愛的形象,對畫面進行簡單的講解,就會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覺得學習漢語拼音有趣,在活動中加強對所學內容的記憶。
(三)設計表演,啟發想象,聯系記憶
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多以發散性思維的形式進行想象。我們要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善于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將漢語拼音符號想象為他們喜歡的、熟悉的事物,賦予單調的漢語拼音字母以生命,用表演、用手勢、用身姿、用畫畫來記憶漢語拼音。
在拼音教學實踐中,像b—d、p—q這樣形似的字母,學生很容易混淆,單靠重復書寫記憶效果不佳。可以通過表演字母的形狀來教學。如:右腿打彎b b b,左腿打彎d d d。右手抱頭p p p,左手抱頭q q q。單臂成 “7”h h h,身體直立l l l,今天學會了h和l,小朋友們真快樂。有的字母適合單人演,有的字母適合雙人演。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一邊表演,一邊記憶。不僅能使學生分清了相似的拼音字母,也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的活動。
又如:教學聲母“f”和“t”時,聯系實際生活,聯想生活當中所見,引導學生畫老爺爺的手杖。手杖拄地時形狀像“f”,手杖豎直舉起時形狀像“t”。由此記住聲母“f”和“t”的形。學習“o”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現“o”的形狀,可以用嘴攏成個圓形;用兩根手指頭圈成一個圈,平時表示“o了”;用兩只小手的拇指和食指圍成一個圓;可以想象圓圓的頭像、圓圓的圖畫等記憶“o”;公雞的啼聲,記憶“o”的發音。
(四)自編歌訣,熟記成誦,加強記憶
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于拼音這些毫無規律的抽象符號很難記憶,為此,教師在拼音教學中可以編寫兒歌、順口溜,用兒歌和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1)醫生給我做檢查,張大嘴巴a a a;公雞打鳴喔喔喔,圓圓嘴巴o o 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 e e。
(2)左下半圓b b b,拉開電線聽廣播;右上半圓p p p,端起臉盆把水潑;兩個門洞m m m,蒙上眼睛摸一摸;一根拐杖f f f,廟宇里面有大佛。
(3)有a不放過,沒a找o、e,i、u并列標在后,學會標調真快樂。
(4)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5)j、q、x、y幾兄弟,從不和u在一起。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y就脫帽。
(6)椅子h,小棍l,傘把朝上fff,傘把朝下ttt.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將漢語拼音的音、形都記住了。
5.多做游戲,競爭激勵,鞏固記憶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由需要而產生的穩定、持久的內驅力。教師應重視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與學習心理,在教學中多采用兒童樂于接受的形式,如游戲、表演、猜謎、比賽等小組合作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找自己的家”、“登山或奪紅旗”、“找朋友”、“快樂大轉盤”、“摘果子”等活潑多樣、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來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時地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在教學時運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高山、大樹、房子、卡通人物等,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還能引發對老師的崇敬。
如:在“找自己的家”這個游戲中,老師用簡筆畫在教室黑板上畫上幾座大房子。可以分別是:聲母家、韻母家、整體認讀音節家,當然我們還可以把大房子設計成單韻母的家、復韻母的家、鼻韻母的家、兩拼音節的家、三拼音節的家等。并畫上孩子們很喜歡的卡通形象“豬豬俠”。結合 23 個聲母、24 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的學習,讓學生和“豬豬俠”一起把剪好的字母卡分別送回他們的家。學生在這樣的玩中學,拼音不再是枯燥無味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對漢語拼音的學習也會容易很多,學習效率自然也會提高。因此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不知不覺中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張淑萍,小學語文如何抓好漢語拼音.學周刊,2014(9)
3.周慧瓊,讓漢語拼音活起來.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J],2005(12)
4.楊馨華,小學語文中的拼音教學法[J].才智,2010(80)
5.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孫英菊.漢語拼音有“章”可循[J].小學教學研究,2007(2)
作者簡介:袁春玲(1960-),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師范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