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玲美
摘 要 本文圍繞小學數學課堂展開研究,全面分析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以期進一步提升我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為我國教學整體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46-02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是有效解決問題的一種全新學習方式,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對學生的合作理念起到完善作用,同時對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也有著極大的幫助。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主要體現于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全面理解,并對其合理應用,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能有效對學生學習效率起到提高的作用,對于學生適應小學數學課堂有著積極影響。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探究更多有效的合作思想和策略,對全面提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著提升的作用。所以,本文就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研究。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狀
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分析發現,小組合作學習過于注重教學形式,并不注重實效,追求表面熱鬧,沒有深入探究合作學習的內涵,從而造成合作學習表面繁榮的情況。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予以解決。目前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包含以下幾點:
(一)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低
在合作機制的運行下,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著較大幫助,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學習技巧。但是在現階段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受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因此對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度還比較低。在現階段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主要是學習效率高、能力強學生的課堂,在課堂中這類學生扮演著主要的地位,而相對來講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只能相應的充當聽眾角色,得不到能力的發揮和提升,同時在實際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也很難有效表達意見,這也是導致學生沒有掌握合作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時由于在合作的過程中更多的聽取了別人的想法,因此小組討論學習不僅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反而使學生逐漸喪失了自我判斷的能力和意識,最終嚴重的影響了其成績的提升和能力的發展。正因為現在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項學習方式的有效開展。
(二)學生在合作討論學習的時候缺乏熱情和主動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熱情和主動性直接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大多數學生并不是出于自愿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只有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時,學生才能展開合作學習。在課后學習或是日常復習的過程中,學生很少主動要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機制的教學效果就會出現缺失的情況。小學數學課堂在進行合作學習討論的過程中由于嚴重缺乏主動性,也會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合作缺乏了相應的學習效果,就會使學生難以有效掌握相關數學學習技巧。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筆者多年教育經驗和對相關文獻的參考結果上來說,想要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適當的采用以下方式:
(一)合理設置相應數學問題,提升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
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多取決于學生對將要討論問題的興趣,較為有趣的問題也會對學生學習激情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并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對問題設置的重要性,合理的對討論問題進行設置,從而將學生學習熱情進行激發和調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為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討論時的變化,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展開指導和幫助。小學生由于年齡問題存在一定差異性,所以在進行相對復雜的數學習題解答過程中,學生難以掌握有效的技巧對問題進行解決,但是合作學習的討論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解題技巧,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能力。
比如在講到“平均數”的過程中,由于這部分知識點相對比較重要,那么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平均數的概念和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讓學生適當的對其進行分析,并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總結一下小組成員中的身高,之后再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小組中身高最高和最低的數據,通過這種方式,最終求出小組中身高的平均數。通過這種方式,問題在設置的過程中和學生的生活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生能投入更多的興趣和熱情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有著明顯的幫助。
(二)對合作學習小組的構建進行優化,幫助學生進行合理搭配,分工協作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同時每個人的能力特征、基礎水平也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更應該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征、成績差異等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之后在數學課堂上再將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搭配、分工協作、優化組合。一般情況下,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人數應該控制在4-6人左右,在組建小組的過程中應該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作為基本原則,盡可能的保證每組中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比例合理。小組成員之間的座位安排應該盡量保持相鄰或是面對面的狀態,這種形式更利于學生進行學習和討論,從而更好的進行合作。同時,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準確的在小組中明確自身的位置,做到更明確的分工學習。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轉變,及時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調整和優化,保證小組之間的競爭力始終處于提升的狀態。
(三)設計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建立起完善的評價機制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在這個基礎上在進行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中更應該保持科學性和合理性,符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和幫助。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既有難度又具備較強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進行研究和思考。
比如,在進行“常見的數量關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設計一個問題:蘋果每斤2元錢,香瓜每斤3元錢,現在每個學生手里一共有20元錢,要求將這些錢全部用完,那么應該怎樣買水果?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到不同的購買方案。這種開放性的數學題相對來講解法比較多樣,因此對于熱愛研究和思考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幫助,對其投入到學習中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作用。這不僅是給小學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尹美霞.“小組合作學習”再認識——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36(40).
[2]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