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僅與困難群眾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更關乎到國家的穩定、社會的和諧,是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為加強民生資金審計,全力做好審計服務,保障低保資金安全運行,針對低保資金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最低生活保障;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對策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它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是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網”, 是貫徹落實“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極為重要、有效的措施,為城鄉困難居民提供了保障,在社會的各個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城鄉低保政策執行效果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所以審計機關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加強對民生資金的審計力度,為審計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使民生資金能夠安全運行,最大限度的發揮民生資金的作用。本文結合以往對農牧團場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審計案例,將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簡稱為:低保資金)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總結歸納如下:
一、低保資金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使用方面的問題。一是民政人員利用工作便利,重復申報或虛報冒領低保資金。個別基層民政干事利用工作便利,以他以名義多次重復申報、冒領低保資金。二是部門之間審核不嚴,個別低保人員重復申請、領取低保資金。相關部門在審核低保人員情況時,把關不嚴,多人在不同社區、不同地方同時申報、領取低保資金;三是審核把關不嚴,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對象享受低保。審批低保對象操作不合規等原因,存在干部人為確定低保對象;部分退休人員繼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二)低保對象收入核定機制不健全,收入測算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部分地區由于對政策理解不同,不是按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差額享受,而是根據居民殘疾程度或家庭困難程度按統一標準補助。未按規定程序審批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隨意調整發放標準。
(三)動態管理方面的問題。部分單位對申請低保的各個環節把關不夠嚴格,因為開展的入戶調查、訪問敷衍了事,沒有充分發揮民主評議的作用,使得低保的申請存在作弊情況,使這項政策落實不到位,人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管理機制。未嚴格按規定執行公示制度,有的僅公示新增戶和變更戶,而未將所有享受低保待遇人員情況進行公示,所公示的時間、地點、內容也不統一,不利于社會監督。
(四)團場對這這項工作重視力度不夠,所以導致辦公經費不足,造成信息化程度較低,對工作產生了影響。團場低保工作量大面廣,任務繁重,尤其在農村中,這種情況更加突出,需要完成逐戶調查、審核、發放等等工作,因為經費受限,致使工作不細致、有遺漏,同時,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及時建立低保人員的基本信息庫,就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更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嚴重影響了低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通過審查低保資金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民政部門工作職責沒有履行到位,沒有嚴格對低保戶資格實行動態管理;二是沒有建立與有關部門協作機制、信息平臺共享機制;三是對資金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民政人員直接經手現金,客觀上為冒領低保金提供了條件;四是財務部門沒有嚴格審核把關低保資金的使用。五是政策宣傳不到位,不少群眾認為,只要進了低保,就能永久享受待遇,同時基層工作人員在對待退保問題上,不愿意得罪人,造成應退出的難以退出。
三、存在問題的對策
最低生活保障是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的一項工作,為確保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通過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為能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各級民政部門必須嚴把程序審批關,在源頭上保障工作的公平公正,包括享受這項政策的人員資格認定、審核、民主評議、公示、發放程序,工作人員要采取信函索證、鄰里訪問、入戶調查等多種調查手段,保證信息真實可靠,另外,對已經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救助對象,也不能忽略后期管理,建立定期跟蹤回訪制度,掌握救助對象的家庭情況,及時調整策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
(二)加大建立與民政、公安、勞動、住建、稅務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全方位、多層次的核對機制,以保證救助對象的認證公平共公正、真實準確,提升工作效率。
(三)強化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堵塞制度上的漏洞。完善低保資金管理制度,杜絕民政人員直接經手現金的現象;定期會同民政、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強對低保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從事審核、審批和發放低保資金的工作人員履職情況,嚴禁貪污、挪用、克扣、虛報、冒領和拖欠低保金等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重點抽查低保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嚴禁采取隱瞞、虛報、偽造等手段騙取低保資金的行為。
(四)加強監督力度,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切實給困難群眾以幫助。可以建立投訴舉報制度,民政機關要公開監督電話,使舉報投訴渠道暢通,切實加強最低生活保障來信來訪工作,推行專人負責、首問負責等制度。
(五)積極拓寬救助渠道,有效實現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的銜接,創新社會最低保障制度與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結合的途徑,形成有機結合的模式,不僅能夠促進自身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兩者的持續發展。其次,建立健全醫療信息網絡,為實現銜接提供技術支持,另外,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銜接工作順利高效的實施。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農牧團場第一審計中心新疆五家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