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智
摘要: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新媒體下的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隨著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于是對新媒體下的小學品德的教學方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在現階段的小學品德和社會教學中,教師們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開展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們的創新實踐能力。而且在現時代的一個新媒體的教育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這就要求社會教育工作者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新媒體教學融合到工作上去,以提高思想品德質量,保證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本文將對基于新媒體下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教學;小學品德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0-01
在新媒體的時代下,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作為基礎,還有電腦、手機等一些方面的信息傳播服務在新媒體技術下,迅速得到了發展。而在一個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發生了新的變化,教育者們的工作難度逐漸增大。因此,現時代,教育工作著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并了解當前新媒體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影響,如果能夠將新媒體和小學品德教學有效的相結合起來,開啟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品德教育,進而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1.在新媒體下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問題分析
它其實是具有虛擬的性質和隱匿性的特點,它讓學生對信息的了解與獲得的方式變得更加的自由,但是,這也會使在對信息進行了解接收并在創作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學生走到人生中的誤區去。而且,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學生,因為經歷很少,各個方面都還不太承受,所以他們的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比較差,很容易受到在新媒體時代的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得影響,在這些不良信息得影響下,就會造成對這個階段的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和今后的成長造成重大的影響。另外,新媒體中信息傳播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且越來越不好控制,在新媒體傳統的海量信息中,那些不良信息的傳播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有道德觀,造成極其重大的影響,在這些信息的長期"熏陶"下,學生很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與此同時,在這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下,如果小學品德的教育工作們不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正確的辨別,同時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那就很難保證品德教育的有效工作。可見,在新媒體環境下,小學品德教育工作面臨著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如何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對品德工作進行創新發展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2.新媒體環境與小學品德與社會結合的有效性
2.1 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新媒體在現時代的教育工作中,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老師們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中的音樂或者是錄視頻等一些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課本上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生活性,與社會接軌,讓學生們更容易的去理解里面的知識內容。這就是將理論用事實表達出來,讓課本與學生的距離更近,將課本上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將課本上抽象的問題變成具體的事物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復雜的問題通過簡化使學生更易了解。
2.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他們還處于一種好玩、好動,不愿意被拘束的一個階段,傳統式課本教學方式,根本沒有辦法吸引他們的眼球,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會使學生們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因此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所以,根據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分析,從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學習。
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手段,比如說教學視頻,通過視頻教學,這樣也能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謝謝你,平凡的勞動者》這一章節時,通過閱讀課本學生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人為我們服務,共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教育工作者們為學生們更好的進行學習,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們可以利用 PPT 來進行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從中思考,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這些人的存在,那我們的生活,又將會變成一個什么樣子,讓同學們自己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并且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如果沒有醫院,沒有醫生和護士們,那我們生病了,就沒有辦法得到治療;有學的生說,如果沒有警察,那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出現很多的壞人,生活的秩序就會被打亂,可能出個門都要擔心受怕,或許家里都不是安全的;有的學生說,如果沒有清潔工叔叔阿姨,我們的生活環境肯定會變得臭氣熏天。這樣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情感態度等各個方面,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基于新媒體下,如何促進小學品德教學有效性
綜上所訴,我們對新媒體與小學品德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分析,為促進小學品德課程的有效開展,教育工作者們必須對培養目標加以完善,并且要增強針對性教育,要不斷完善我國的教育平臺、有效完善監督機制,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始。
3.1 完善培養目標。總的來說,小學品德教育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幫助小學生們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教師們應該加以培養學生們的心智問題;第三,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正確的理解道德觀念,從而讓他們成長成一個健康的人。第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與道德素質,進而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3.2 增強教育針對性。另外,老師們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應該加強針對性教育,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們應該將新媒體和小學生的品德教育有效的相結合,學生和老師之間也應該積極的交流,老師們應該要了解學生們的真實的心理需求與心理狀態,對學生的真實想法與其廣泛關注的話題進行收集,要積極的去了解學生正確的去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這樣,不但能夠有效的對學生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能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并且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3.3 完善監督機制。由于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學生們獲得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而且,網絡上所顯示的信息錯綜復雜多樣化,很容易對學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使教師們的教育工作更加的難以實施。因此,這就更需要加強信息傳播方式,對信息內容等方面進行監督,抵御那些不良信息的傳播,但這單一地依靠學生力量難以實現,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通力合作。所以,學校應該加強與社會、家庭的聯系與交流,將各方力量調動起來,共同對信息的傳播進行監督與管理,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環境進行優化,讓學生智能接受到和獲取到健康的和積極向上的信息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4.總結
總的來說,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的工作越來越有難度,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新媒體的應用,應用新媒體對品德教育內容進行整合,對教育模式不斷更新,以此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娟.新媒體時代下構建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新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194-194.
[2] 劉輝.新媒體環境對小學品德教學的影響探究[J].神州(中旬刊),2015,(11):82-82.
[3] 苑旺.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課堂德育滲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2):43-43.
[4] 謝彥波,王仕魁,王河濱等.小學生越軌行為心理誘因及其教育策略[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