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國
摘 要:初中生微觀寫作指導是根據初中生單篇寫作的實際狀況與需求,對現有單篇寫作過程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延伸指導。在具體微觀寫作指導環節中,需要掌握基本的橫向延伸、縱向延伸和側向延伸指導原則。
關鍵詞:微觀寫作;指導原則;初中生
一、微觀寫作特點
首先,微觀寫作主題明確,針對性強。目的是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用凝練的語言表達個人的觀點,以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微觀寫作要講求結構和思路的清晰,在有限的字數內表達豐富完整的內容,這不僅對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微觀寫作限定時間或自主完成,使微觀寫作具有即時性、實踐性。這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進行創作的緊迫感,培養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練習。
二、初中生微觀寫作指導原則
1.橫向延伸的指導原則
微觀寫作是單篇習作,綜合性要求較高,語言簡潔凝練。針對這種特點,微觀寫作教學也要遵循橫向延伸原則。主要體現在源頭方向,增加“觀察指導”這一環節;在結果方向,增加“發表習作”這一環節。
首先,“觀察指導”是微觀寫作指導的重要根基。在寫作之初,應拓寬指導方向,強調觀察指導的重要性。由于微觀寫作教學的訓練目標綜合性要求較高,主要集中在寫作的綜合能力上:或要求夾敘夾議等綜合表達方式上,或是側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這種綜合描寫上。目標綜合性強,要求較高。寫作猶如砍柴,只有把砍刀磨好了,才能更好更快地砍柴。從觀察的寫作階段入手,既能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又可以為寫作增加信息、儲備力量。
此外,要強調觀察指導的靈活性。葉圣陶曾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眼豐盈而不竭……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可以靈活選擇微觀寫作觀察指導的途徑。如可以通過實地參觀或實際感悟,將觀察指導與生活相融合,抑或是將觀察指導與自媒體手段相融合。觀察切入點要小,操作性要強,觀察指導步驟要簡潔。觀察形式更要豐富多彩,要“生活化、多樣化”。
其次,“發表習作”是微觀寫作指導的重要平臺。寫作批改后要及時投稿,發表習作。通過這種發表習作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創作熱情高漲,及時嘗到寫作的“甜頭”,還要注重滿足超實用的情感需求。同時,發表習作也可以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與勇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人文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寫作做好原始積淀,提升學生的寫作品味與境界。
微觀寫作由于綜合性的要求,教師批改費心費力,而要進行投稿發表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因此,教師就應該要求學生按照限定的時間完成,教師及時進行批改、反饋,整個教學過程限定在一周左右。在習作發表之后,教師可以隨即誦讀學生的精彩作品,并將作品在班級內部進行張貼或傳閱供學生品讀與借鑒,以求讓每一位學生及時得到能力的提升。
2.縱向延伸的指導原則
縱向延伸是指由單篇習作的整體指導向分段指導延伸。微觀寫作教學必須是階段化的語言實踐活動,遵循語言習得規律,鍛煉寫作技能,提高思維品質,最終要做到“化有形于無形”。微觀寫作教學縱向延伸原則主要體現在整體指導向分段指導的深度上。
整體指導向分段指導要求要體現實用性。微觀寫作的整體指導階段主要側重方向上的宏觀把握以及表達方式上的初步確定。從大量現有的微觀寫作教學實踐來看,在分段指導上有所欠缺。教師在微觀寫作分段指導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虛擬情境,這種情境要盡量與實際接軌,通過舉例等方式,直觀地向學生傳授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在使用題材進行分段寫作時,才會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3.側向延伸的指導原則
側向延伸是指由大作文向小作文的延伸指導。由大作文向小作文的教學指導過程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因此,微觀寫作側向延伸原則教學指導應該遵循拓展性原則。
傳統的大作文寫作通常是“命題—寫作—批改—講評”,在這個過程中,專項寫作能力沒有被凸顯出來,導致學生在專項小作文的寫作過程中語言運用的精度不夠,專項寫作能力依然停留在原地。而科學有效的寫作教學指導不僅可以提高綜合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專項寫作能力。
因此,微觀寫作側向延伸指導要注重拓展性,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事半功倍。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因此,對于教師來講,無論是微觀寫作的指導,還是微觀寫作的講評、批改等,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注重寫作意識的覺醒,尊重學生內在的言語需求,讓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成功寫作。
參考文獻:
[1]呂芳.初中情境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姚林群.中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要素、水平及指標[J].課程·教材·教法,2013(3):69-75.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