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架
摘 要:實驗是化學的基礎,中學化學實驗是培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經過不斷地探索,根據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有效課堂
“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在課堂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所學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創設合適的任務情境,學生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中心,通過對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來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本文以化學反應原理中《原電池》為例,介紹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及反思,以期與大家相互交流探討。
一、“任務驅動”自然而不突然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實踐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頗高的化學學科。以《原電池》一課為例,其基本流程為:
創設情境:播放iphone廣告——橙子電池給手機充電
激發興趣:化學實驗內容來自生活,用學生身邊的實驗現象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更能引導學生去動手和思考。
提出任務:探究橙子、幾根不同金屬導線與組成水果電池的關系。
明確任務: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求是初步認識原電池原理,探究原電池的組成結構和電流產生的原因。
分析任務:起到充電寶作用的水果電池,那么這個“電”從何處來?
制定方案:自己做個水果電池,體驗水果電池產生的電流滑過舌尖時的酥麻感,從而思考這個“電”從何處來?科學探究不同電極以及電解液形成原電池裝置,分析思考原電池形成的一般條件。
指導任務:本節課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或者提示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稱為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新奇和有趣情境的引入十分重要,身邊的化學又有啟發性,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不僅學生樂于動手探究,而且能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影子以及化學的神秘感,這是每個化學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
實施任務:獨立設計,動手實驗,相互交流。
如果放羊式的讓學生隨意進行實驗拼購,就不能體現實驗的任務導向,但又不能突兀地打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全程監控學生任務完成的進程,并及時給予指導和評價,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切入點,以盡快調整自己的探究方法及方向,從而逐漸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評價:倡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同理合作、收集處理信息、探究解決問題等能力。在發現問題、收集分析可用資源、展示交流探究成果環節中都需要學生始終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
任務匯報:形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和本質原因。學生通過對水果電池盒銅—鋅電池以及對各種原電池裝置進行分析對比,去體驗和領悟“如何將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抽象概念轉變為可觀察到的電子定向移動的宏觀現象”,自主地去探究這些電池中電流產生的原因。
知識總結:通過探究原電池的形成,別具一格的課堂引入,使課堂趣味橫生,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知識、技能的建構。
二、旁支錯節活力課堂,精彩生成
學生的知識構建是通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實現的,不同學生對化學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在任務教學中,教師亦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個體差異靈活設定任務難易程度,學生依據自身能力量力而行,不斷尋求突破。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重新生成的過程。
絕大部分學生對于“電流計指針偏向的一極即為正極”并不十分清楚,某位學生甚至一直將電源符號的長豎線誤認為負極,而較短的豎線誤認為正極,她的解釋是:“平常我們使用的電池正極是一個小突出,就像符號中這短短的豎線,負極凹進去的大片面積都可以放電,所以應該用長線表示。”學生的這種認知錯誤在普通學校中比較常見,所以我將這節課的引入做成連續播放的幻燈片。
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將物理符號和化學原理聯系起來,達到思維的優化,也能將原電池電極的放電和電子流向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課堂上只要教學任務明確,有效課堂即可達成。所以說“任務驅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將學習任務巧妙藏于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中,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圍繞學習任務開展學習活動。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各個擊破,從而迅速構建化學學科核心知識并促進化學學科意識的形成,力求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化學角度認識生活中的問題。
“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主導—主體結合”的教學設計原則。在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全面理解其內涵,精心設計創新性、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揮及體現?!叭蝿镇寗印苯虒W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每個學生都盡力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提供不同的解決途徑,既可以不斷地增長知識技能,又可以培養合作精神,配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姜雪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
[2]鄭革.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化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