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蓮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學生在小學階段學好語文,對學生今后與社會和他人溝通、對其自身發(fā)展以及將來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積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對于學生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多年,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經過初步研究,結合小學生自身的情況及語文教學實際,將從多個層面分析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主體性
一、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1.新課改后,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實行新課改之后,許多教師都在探索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多、更深一些。而要想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多、更深,首先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而不是像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樣被動地去學習。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想方設法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
發(fā)揮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性,并不僅僅意味著學生只在語文課上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學生只要認識到了在課堂上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那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習方式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當成是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對學生其他學科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方法策略
1.轉變師生關系,加強“引”和“導”,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具有權威性,一般來說,許多學生習慣于聽從教師的安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教師知識灌輸?shù)臓顟B(tài)。小學生正處于懵懂的年紀,習慣于聽從教師的安排,將教師當成權威。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學到知識,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低,學習效率低,也不適應新課改之后的發(fā)展需要。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引”和“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例如,在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提問,看看有沒有學生知道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寓意又是什么,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去思考,對于學生理解文章意思,自主探索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學習任何東西,都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那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真正對語文感興趣了,才能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小兒辯日》時,由于課文是文言文,故事內容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現(xiàn)在也大不相同,學生理解起來有很大的難度。教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說,可以讓班上的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將故事里的情節(jié)表演出來,讓學生身體力行地參與到教學中。這樣新穎的教學模式,相比于教師傳統(tǒng)的逐字逐句式翻譯文言文,要有趣得多,也更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學習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趣味性,也能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減少一些閱讀障礙,對文章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使教師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3.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較于過去傳統(tǒng)的教師在黑板上奮筆疾書,學生在座位下埋頭抄筆記的課堂教學而言,多媒體教學節(jié)省了教師的時間。運用多媒體將圖片、文字、影像等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更為直觀,也更為生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
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前播放與這個故事有關的相關影片,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隨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讓他們說一說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看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一些道理等。通過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認識到了語文課的趣味所在,學習的熱情得以激發(fā),在學習中樹立自己是學習主體的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教師必須在學生的啟蒙時期就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當成課堂主體的意識。當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并不僅僅只是憑借教師一人之力就能夠做到的,這還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劉婷婷.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6(3).
[3]楊燕芳.淺談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3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