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攸盛
先學后教就是把學習的權利、責任還給學生,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習能力。更多的是強調教師要轉變角色,走下講臺,以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那么這時老師的教就是以學定教、因學論教。教師應重點抓好學生的“先學”環節,著力突破“后教”中的重點與難點。“先學后教”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兩者相得益彰。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認識與做法。
一、親近學生是“先學后教,自主學習”的前提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一個班級,學生肯定會有差異,教師不能因為有差異,就“差異”對待學生。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缺乏自控能力,免不了總有一些壞習慣改不了。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要嚴格要求,但一味地責備絕對不行,老師的語言就要入情入理,富有情趣,又很有道理,這樣才能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鎖,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2.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每個人也都被他人需要、尊重、認可和肯定。我們作為教育者和學生人生一個驛站的導游,親近學生,多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每一位學生的方方面面有機會得到充分的展示,更多地享受成功的喜悅。
3.學會認真傾聽學生
能和孩子們聚在一起“閑談”,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愛好、個性。與學生對話,要認真傾聽,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讓學生在心里認為,教師是可傾訴心聲的朋友,是懂得欣賞自己的家人,是愿意與自己分享快樂的伙伴。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小草,每一棵小草上都有一顆露珠,在太陽底下,每一顆露珠都會發光。
二、培養興趣是“先學后教,自主學習”的動力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個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一般記憶力較好,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相對要差一些。教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要讓主體積極參與其中,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提供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條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聯系生活,加強直觀教學
數學源于生活,富于生活。越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生熟悉的內容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與生活有聯系的內容,精心設計,要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總之,教師必須寓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于教學的始終,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
三、立足課堂是“先學后教,自主學習”的根本
1.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伙伴意識
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在運用“先學后教,自主學習”理念:突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課堂里,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親密伙伴,兩者要互相了解、互相體諒,做到互幫互學、合作學習,使得課堂氣氛融洽和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2.教師還需提高服務意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做好學生學習路上的“助跑者”和“引路人”。在學生學習感到困難需要尋求幫助時,教師能提供及時、恰當、耐心的指導。華應龍老師提出的“融錯教學”值得我們認真地學習和借鑒。善待差錯,不是鼓勵出錯,不是任由學生信馬由韁,而是要鼓勵學生探究的勇氣,保持學生創新的激情。
3.教師更要有民主意識
積極創設平等的學習環境,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友好而流暢。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才能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教與學這一對矛盾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得到了統一。
四、養成習慣是“先學后教,自主學習”的保障
1.提供“學”的方法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教學中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同時也能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僅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實踐能力,這種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得更豐富、全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總之,在“先學后教,自主學習”思想指導下的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教師要親近學生,讀懂課堂,培養興趣,養成習慣,為學生的“先學”搭建一個自由、寬松、平等和民主的平臺與空間,使學生樂學、會學,能夠主動參與學習,主動獲取知識。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