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群
互聯網具有內容豐富、生動、快速、超時空,信息占有公平、交往自主、活動間接性等特點。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學校德育來說,一方面網絡促進學校德育的發展;另一方面網絡還對學校育德提出很大的挑戰。那么,“互聯網+德育”,又會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和深刻變革?
一、初中學生的網絡現狀
初中學生的不良道德問題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對學生的危害性不可低估。很多學生長期不文明上網,道德喪失,甚至走上犯罪的深淵,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網絡本來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基礎,但不少學校、家長視網絡如洪水猛獸,對青少年上網往往采取粗暴限制的態度。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培養學生掌握現代信息能力是時代的迫切追求,采取簡單“限制”或“不準”來對待學生強烈的上網熱情是行不通的,正如列寧所說:“不要把孩子與污水一起倒掉”。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學校和家庭,分析學生喜歡上網的原因,找出辦法,“潑掉污水,留下孩子”才是正確之舉。
二、構建校本課程,實施學校網絡德育
1. 構建“網上德育家園”專題網站
“網上德育家園”作為網絡德育的主要陣地要從學生興趣出發,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利用學生自建網頁,開展教育活動?!熬W上德育家園”設置的欄目是學生感興趣的,如“網絡ABC”介紹網絡知識、網絡文明公約;“網絡道德BBS”讓學生參與網絡道德討論;“我的天空”介紹優秀同學;“小小文集”發表學生優秀作品;“德育資源庫”可以查閱學校的各種德育資料;“心理咨詢站”在線與指導老師進行交流、談心。在“網絡德育家園”還可以設置軍訓剪影、青春風采、名家作品閱讀、經典影片欣賞、歷史展廳、藝術長廊、個人主頁、同步輔導。通過這一道道的風景線,用主流社會的道德規范占領網絡的思想陣地。
2. 構建家?;拥牡掠脚_
人的成長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學校、家庭、社會環境對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瑰寶,利用網站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進行學生德育最好的素材,如開展中華經典文化誦讀工程,開設“中華經典文化誦讀”專欄,通過網站在學校、家庭進行“讀書明理”活動等,還可以通過學校網站,提供網上留言,家校電子郵件等形式,加強家校間的聯系。構建家校互動的德育平臺,優化學校、家庭、社會的德育環境,落實社會和家庭的德育責任,建立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形成德育合力,才能提高德育效果。
3. 構建網絡德育主陣地
學校網絡德育校本課堂構建與實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構建網絡德育校本課程時,將各學科課程與德育結合,特別是將信息技術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開發上網指導課。我校的上網指導課包括網絡操作技術教育,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網絡發布、傳送,獲取信息的原理與技術;安全上網教育,主要教育學生學會保護個人隱私,避免網絡黃毒;網絡免疫力教育,主要教育青少年對網絡色情、暴力、詐騙、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正確分辨、判斷和選擇,免受其侵蝕。通過構建網絡德育主陣地,積極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培養學生健康的網上人格。
三、依托網絡平臺,擴寬學校網絡德育途徑
1. 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增強教育的時效性
網絡時代的師生關系、教學模式、教學組織方式、教學手段都發生了變化,德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成為網絡時代的“行家里手”。對網絡環境下的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價值觀念的多元性、文化信息的開放性要有充分的認識,縮小與學生在文化上的“代溝沖突”;充分利用倫理網站、各種教育軟件等現代教育手段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努力適應并開創網絡時代德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 家長要提高信息素養,強化引導和監督能力
網絡化是當今世界的大潮流,上網是青少年的必然,家長要提高自身信息素養,以積極的態度引導孩子提高信息化的素質,使孩子學會正確運用網絡,成為網絡世界的主人。家長監督孩子上網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盡量消除家用電腦網絡存在的不良誘惑,如電腦不放在孩子的寢室中,以防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誘發不良的網絡行為;通過安裝反黃軟件等技術措施,避免網上毒瘤的出現;經常查看孩子的上網記錄,查看系統日記記錄等等。家長對孩子上網有效監督,還應該與孩子多做情感和心理交流。作為家長要多用一些時間與孩子談心,了解他們的心情,幫助孩子解決所遇到的困難,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使他們沒有孤獨感,感到被關懷。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學校以及親朋好友間的各項活動,培養他們的多元興趣和愛好。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只有這樣,才能阻止“電子海洛因”對孩子的侵蝕和毒害。
3. 緊跟時代脈搏,擴寬學校網絡德育新內涵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我國思想道德領域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作為人生觀和價值觀可塑性比較強的青少年學生,學校要緊跟時代脈搏,擴寬學校德育教育的途徑,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教育。學校要將國學教育和語文教學、思想品德課程緊密結合起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要通過經典誦讀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把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培養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結合起來,要打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大力推進校園網建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校要充分發揮網絡在德育工作的特殊作用,加大對網絡建設的投入,創建德育教育網絡,創辦德育電子刊物,開發德育教育軟件,積極主動地開展網上正面宣傳和正確的信息傳播。充分發揮本地德育資源的獨特作用,本區域內的道德模范、先進典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資源以及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做好學校培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揮本地德育資源在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本地德育資源在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提倡科學精神,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滲透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本地德育資源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實促使學生培育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