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輝
賞識教育是以成功為價值導向,以充分肯定每個學生都有賞識的需求和成功潛能作為教育的基本出發點,以實施鼓勵性評價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教師的充分肯定、信任、鼓勵和贊揚中激發起學習欲望,并通過實踐逐步走向成功。
一、賞識要注意語言技巧
賞識教育的直接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啟動和開發學生主體的內部動力系統。在教學中注意適當運用賞識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自然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時,我常用“你真聰明”“真棒”“你的見解真獨到”來評價學生。雖然是簡短的賞識話語,也會給學生心靈帶來慰藉,也能使學生熱情推向高漲。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數教師判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師從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辦事認真謹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贊賞,讓瓦拉赫學化學,終于使他成了“前程遠大的高才生”,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就是“瓦拉赫效應”,它啟示我們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對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并糾正,只要學生糾正對了,教師就要予以贊賞,學生答題正確了,教師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樣”“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語言予以贊賞。
二、賞識善于抓緊剎那光輝
對學生進行賞識,教師要處處做個有心人,不放過任何賞識的機會。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教師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夸張的表揚鼓勵。
李棟是班上的馬虎大王,無論做什么事都是馬馬虎虎的,他寫的字像天書似的,老師每次批改作業都要進行猜謎游戲,猜猜他寫的是什么字。有一天,我驚奇地發現,他的字寫得非常認真,就立刻把他的作業投影出來,讓同學們猜猜這是誰的作業。同學們猜了半天仍猜不出來。待我開口時,同學們都以懷疑的眼光看著李棟。這時的李棟已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了。我不失時機,說:“同學們,你們仔細看看,李棟的字筆筆有力,間架結構合理,如果他以后也能這樣認真地寫字,說不定將來能成為一名書法家呢。”學生聽到我這么一說,都給李棟以熱烈的掌聲。從此,李棟寫字比以前認真多了,做事馬虎的壞習慣也漸漸改掉了。
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資、志向、興趣等個性特點盡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人盡其才,成為對社會更有用的人。
三、賞識應出自真心
待人真誠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對學生的賞識,不容有半點的虛情假意,應是出自教師的由衷贊賞。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心賞識后,自然更能正視自己,不斷完善自我。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對學生產生安全感,并能真實的表現自己,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肖新明是一位比較內向,說話結巴的同學。在一次主題班會課中,我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來進行感情朗讀。在指名朗讀時,我發現平時不愛舉手的肖新明也大膽地舉手了,就立刻點名請他朗讀。只見他站起來美美地讀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讀后我讓學生們進行評價。他們有的說:“肖新明讀得很大聲。”有的說:“肖新明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有的說:“肖新明像一位朗誦家。”聽到這,其他同學都哈哈大笑起來,肖新明的臉也頓時紅起來了。這時,我說:“我非常贊同剛才同學們對肖新明的評價,這次肖新明的確是好樣的,他能勇敢地舉手,并真情地為我們演繹,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學生們立刻收斂起剛才的哄笑。我接下去說:“我衷心地希望這次是肖新明同學良好的開端,讓我們一起期待肖新明今后的不斷進步,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經過這次,肖新明同學變得活潑了,上課也經常舉手,朗讀水平不斷提高了。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