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通過大量深入的實證調研,分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明細社會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確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方向,采用“以實踐為核心、以英語為主線、以簡單商務活動為背景”的PEB模式,開展融商務英語于基礎英語中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結果表明,實驗班學生在職場環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增強,參加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取得優異成績。
關鍵詞: 公共英語 教學改革 社會需求 競爭力
我國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經濟發展新常態、適應并力爭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階段,國家競爭力、實體經濟的發展與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息息相關,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既來自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引領,更來自于高素質的一線工程師和技術、技能人才的支撐。新形勢下,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培養大量生產服務一線的各類高素質實戰技術和技能人才。
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中指出:高職英語課程“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要求》的精神指導下,研究團隊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一年級學生的公共英語課程進行教學改革,融商務英語于基礎英語教學中作為公共英語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參加“雙證書”考試: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考試(A級)和劍橋商務英語考試(初級)。課題組注重培養學生在職場環境下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特別是英語的聽、說能力,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未來職場的競爭力,充分體現高職教學的職業性和實用性特點,實現高職教育為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服務的目標。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1.《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學生和教師公共英語英語教學現狀結構性訪談。
為了全面了解公共英語教學現狀,為研究和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供參考依據,課題組組織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調查對象為隨機抽取的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一年級非英語專業學生,涉及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所有7個院系11個班級的理、工、文、管等專業學生。問卷內容包括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目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公共英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師素質等方面的問題。共發放問卷434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416份,問卷回收率96%,使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和教師對待公共英語教學觀念,隨機抽取10名學生和10余位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專業英語教師和相關專業教師進行結構性訪談。
調研結果顯示,56.9%的學生將為了畢業找到好工作列為學習英語最重要的原因,學生有學好英語為未來職業服務的強烈愿望,希望能夠在課堂上學到對未來求職和工作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高職英語不再僅僅與學業有關,更與就業和職業興趣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在體現公共性的同時,更要凸顯職業性的特點。在調查問卷中,對于本學期學習的公共英語課程是否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即學習在工作環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選擇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有145人,占35%,選擇不確定的有103人,占25%,選擇同意和完全同意的167人,占40%。對于公共英語教材中應當滲入職場應用的商務英語內容,選擇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僅19人,只占4.6%,選擇不確定的37人,占8.9%,而選擇同意和完全同意的有359人,占到了86.5%。由此可見,學生對于與職場應用相關的英語學習有強烈的需求。
2.高職院校畢業生網絡問卷調研《高職學生英語能力和社會需求實證研究問卷調查》、畢業生結構性訪談及行業企業座談和訪談。
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歷屆畢業生中隨機抽取500名,進行網絡調研,發放《高職學生英語能力和社會需求實證研究問卷調查表》,收回問卷表462,有效答題問卷表457份,有效回收率91.4%。問卷調查的主要問題有:(1)社會對高職學生英語能力要求;(2)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評價;(3)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與社會需求相符程度;(4)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5)解決高職英語教學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使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結果顯示,社會對高職畢業生英語能力總體要求較高占56%,53%的畢業生認為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較弱,48%的畢業生認為高職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42%的認為專業英語知識水平較低;在實際工作中,英語聽說技能很重要,在實際應用中占英語五項技能的76%;88.6%的畢業生認為高職英語教育存在問題;97.8的畢業生贊同對高職英語進行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行業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能力的要求,課題組對20余家省內外企業(如無錫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微創軟件有限公司、武漢中地數碼有限公司等)進行了走訪,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話;同時對本校20余位畢業生進行了訪談。通過企業和畢業生的訪談,總結出以下幾點:(1)企業重視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幾乎所有企業招聘都要求畢業生擁有大學英語三級、四級證書,認為這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方面;較高的英語水平有利于個人崗位提升和可持續性發展,有利于企業發展。(2)高職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較弱,不能滿足企業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對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在聽說方面、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專業英語水平方面都較弱。(3)建議學校加強行業英語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要與工作崗位的要求相符,要與未來職業發展相符。
通過大量深入實證調研,明晰了社會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
二、確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和BEP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課程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高職公共英語采用PEB模式,以提高學生在職場環境下的英語應用能力,即以實踐為核心(Practice)-高職公共英語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以英語為主線(English)-公共英語的屬性定位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原則,以簡單商務活動為背景(Business)-高職英語的人才定位和教學環境的優化原則,“以實踐為核心”是高職行業英語的目標定位,它是一種“能力本位”思想,體現了各種實踐教學方法的集合:語言實踐中的交際法、聽說法、語法翻譯法等,專業實踐中的案列法、項目法、實驗法等,綜合實踐的模擬法?!耙杂⒄Z為主線”是以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主,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和職場環境下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意識?!耙陨虅諡楸尘啊弊鳛楣灿⒄Z教學環境的優化原則,教學物理環境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各種設施、設備、儀器、教室布置等因素的集合,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仿真的職業工作場景,或在實習實訓基地,或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營造一種濃厚的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氛圍,為英語及簡單商務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創造條件。
三、“雙證書”考試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一年級新生中抽取4個教學自然班,作為教學改革實驗班,進行為期1年(144學時)以職場應用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教材選用《劍橋商務英語》(初級),加強聽說教學:總課時的三分之一作為聽說教學,1個自然班級分成2個小班進行小班聽說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在商務活動中應用英語的能力,側重職場環境下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未來職場競爭力。以下為《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簡稱3級考試)成績比較表:
課題改革試點班級《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合格率超出全省48.91%,優秀率超出20.86%;改革試點班與我校成績相比,合格率超出26.71%,優秀率超出16.78%。
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劍橋商務英語(BEC)考試:報名60人,獲得劍橋商務英語A2證書51人,為85%;獲得劍橋商務英語考試初級證書2人,為3.3%。
學生通過雙證書的考試,既提高了他們英語應用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職業素養,增強了自信心,滿足了企業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他們就業競爭實力。
四、結語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要以英語為主線,以實踐為核心,以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相關的基礎商務知識為背景,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又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和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Z]. 2012(5).
[2]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文件(征求意見稿)[Z].2010(6).
[3]袁筱鳳.高職行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建議[J].新課程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