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學農
《文博》所載張婷《新見唐 〈竇師幹墓志〉錄釋》(2012年第3期)以及《新見唐獨孤法王墓志考釋》(2013年第2期)兩文,根據近年新見唐人墓志,對墓主之世系行實作了一些考釋,然其釋文稍有微瑕,今據張文所附墓志圖版略作校正,以利于同人之參考。
(1)“功高者其慶環,德大者其業昌。”
按,“慶環”,原作“慶遠”,猶言福慶綿遠。《全唐文補遺》第五輯《大周贈太尉瑯琊王公墓志》:“蓋惟積德厚者其慶遠,浚源深者其流長。”①《全唐文補遺》第六輯《唐故河東裴夫人墓志銘》:“義旌門閭,榮冠邦族。其慶遠,其靈長。”②
(2)“藉峻拯之基,承波瀾之潔。”
按,“峻拯”,原作“峻極”。《禮記·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孔穎達正義:“峻,高也。言圣人之道,高大與山相似,上極于天。”《全唐文補遺》第五輯《唐故處士王君墓志銘》:“若夫神鳥絢趾,岐蓮標峻極之基;仙鶴凝空,桃□演蕩云之慶。”③
(3)“尋丁內憂,毀脊逾禮。”
按,“毀脊”,原作“毀瘠”。《禮記·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孔穎達正義:“毀瘠,羸瘦也。形,骨露也。骨為人形之主,故謂骨為形也。居喪乃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4)“飲至犒功,蒙授建節尉。瞻烈英威,見于斯矣。”
按,“瞻烈”,原作“膽烈”,謂有膽量而勇烈。《人物志》卷上“體別”:“雄悍杰健,任在膽烈,失在多忌。”
(5)“乃謝絕賓游,放棄鷹犬,屏悅目之綺麗,羅罷娛耳之絲竹。”
按,“屏悅目之綺麗,羅罷娛耳之絲竹”,當作“屏悅目之綺羅,罷娛耳之絲竹”,“麗”為張文之衍字。
(6)“謫□創其咆哮,乞活連其鼎沸。”
按,“謫□”,原作“謫戍”。《文選》卷五一賈誼《過秦論》:“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李善注:“《通俗文》:‘罰罪曰謫。’”
(7)“三面相□,七戰連交。”
按,“三面相□”,原作“三面相掎”。《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孔穎達正義:“角之,謂執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
(8)“君雙帶兩鞬,左右馳射,臘行復陣,殿后攻前。”
按,“臘行”,原作“獵行”。《詩·齊風·南山》:“藝麻如之何?衡從其畝。”毛亨傳:“衡獵之,從獵之,種之然后得麻。”孔穎達正義:“在田逐禽謂之獵,則獵是行步踐履之名。”
(9)“及在京師,便繁左右,性閑剞誳,心善絲桐。”
按,“剞誳”,原作“剞劂”。嚴忌《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矩而無所施。”王逸注:“剞劂,刻鏤刀也。”此指雕辭琢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韓子蒼云:‘……如老杜言“新詩改罷自長吟”者,乃知此老用心甚苦,后人不復見其剞劂,但稱其渾厚耳。’”
(10)“行至始平,以疾馳致禍。”
按,“疾馳”,原作“疾駈”,亦即 “疾驅”,猶言 “疾行”。《詩·齊風·載驅》:“載驅薄薄。”鄭玄箋:“驅,……本亦作 ‘駈’。”孔穎達正義:“序言 ‘疾駈’,故云 ‘疾驅’。 ‘駈’與 ‘驅’音義同,皆謂駈馬疾行也。”
(11)“晏平仲之徐馳,知其命也。”
按,“徐馳”,原作“徐駈”。《呂氏春秋》卷二○“知分”:“晏子援綏而乘,其仆將馳,晏子撫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節,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山,而命懸于廚。今嬰之命有所懸矣。’晏子可謂知命矣。”
(12)“乃以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萬年縣小陵原義善鄉禮也。”
按,“禮也”二字“是一個短語……陳述整個葬事都是合乎禮制的,”④故應獨立為句,即作“乃以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萬年縣小陵原義善鄉,禮也”。
(13)“維君稟性剛正,摻行脩潔。”
按,“摻行”,原作“操行”。《漢書》卷五九《張湯傳》:“湯客田甲雖賈人,有賢操。”顏師古注:“操,謂所執持之志行也。”
(14)“礭乎難攏,卓爾不群。”
按,“難攏”,原作“難拔”,猶言“不拔”。《漢書》卷八七《揚雄傳》:“婁敬委輅脫輓,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舉中國徙之長安,適也。”顏師古注:“不拔,謂其堅固不拔也。”《舊唐書》卷一九二《盧鴻傳》:“而矯然不群,確乎難拔,靜己以鎮其操,洗心以激其流。”
(15)“尤機警善占,對便弓馬,解音律。”
按,此處標點應作“尤機警,善占對,便弓馬,解音律”。“善占對”,善于應對。《陳書》卷一二《徐敬成傳》:“敬成幼聰慧,好讀書,少機警,善占對,結交文義之士,以識鑒知名。”“便弓馬”,熟習弓馬。《三國志·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16)“俯蹄仰月則弓不虛□,摻翰奔云則文無加點。”
按,“虛□”,應作“虛彎”。《三國志·魏書·文帝紀》注引《典論》:“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摻翰”,當作“操翰”。徐幹《中論》自序:“未至弱冠,學五經悉載于口,博覽傳記,言則成章,操翰成文矣。”
(17)“乃俟將于子侯,方倚相于壺。遂而禍生所忽年未強仕,朝野親賢,莫不嗟痛。”
按,此處標點應作“乃俟將于子侯,方倚相于壺遂。而禍生所忽,年未強仕,朝野親賢,莫不嗟痛”。“壺遂”,西漢之術士也。《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太史公曰:‘……壺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為漢相,會遂卒。不然,壺遂之內廉行修,斯鞠躬君子也。’”“禍生所忽”,指禍生于所忽。《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
(18)“但逝川馳,其箭疾泐石,俄而散質。”
按,此處標點應作“但逝川馳其箭疾,泐石俄而散質”。《初學記》卷五:“石解散曰 ‘泐’,音勒。《周禮》曰:‘石有時而泐。’”
(19)“地之瓊瑰,林多杞梓。軒勉百世,蟬連萬祀。”
按,“地之瓊瑰”,原作“地足瓊瑰”。“軒勉”,原作“軒冕”。《漢書》卷二一《律歷志》一:“與炎帝之后戰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軒冕之服。”顏師古注:“軒,軒車也。冕,冕服也。《春秋左氏傳》曰:‘服冕乘軒。’”借指爵祿官位。《張燕公集》卷一五《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揚州刺史大都督梁國公姚文貞公神道碑奉敕撰》:“禮以安上,智以周身,宜其光輔四帝,軒冕三紀。”
(20)“摻蕁松筠,志遇冰雪。”
按,“摻蕁松筠”,原作“操等松筠”,謂其節操同于松竹之堅貞。《全唐文補遺》第六輯《大唐故崗州錄事參軍元府君墓志銘》:“貳職專城,馳聲千里,譽高杞梓,操等松筠。”⑤“志遇冰雪”,原作“志逾冰雪”,謂其志操過于冰雪之高潔。《全唐文補遺》第六輯《唐舒州同安縣丞爨君故夫人張氏墓志銘》:“道架松筠,志逾冰雪,風儀秀舉,雅量泉回。”⑥
(21)“屢奮干戈,頻□梟鏡。”
按,“頻□梟鏡”,原作 “頻戡梟鏡”。《爾雅》卷上《釋詁》:“戡……克也。”
(22)“絲竹實妙,□□推工。”
按,“□□”,原作“剞劂”,此指雕辭琢句,詳見上文。
(23)“乃從撫軍,長楊狡兔。”
按,“狡兔”,原作“狡菟”。《說文解字·兔部》:“兔,獸也。”段玉裁注:“俗作 ‘菟’。”《楚辭辯證·天問》:“‘兔’ 與 ‘菟’ 同是一字,見于《說文》,而其形聲皆異,又不知其自何時始別異之也。”兩字既同,故此處或不煩以規范字改之。
(24)“馭彼晨風,催茲桂樹。”
按,“催”,原作“摧”。《全唐文》卷六九一符載《祭張中丞文》:“道乃光華,疾成沉痼,崇巖絕壑,松摧桂蠹。”
(25)“空懸□帳。虛斟奠盃,野寒笳切。風生挽哀,松暗云起。明月來可,□悲梁木。長埋夜臺。”
按,“□帳”,原作“繐帳”,意指麻布靈帳。《禮記·檀弓》:“縣子曰:‘绤衰、繐裳,非古也。’”孔穎達正義:“繐,布疏者,漢時南陽鄧縣能作之。記當時失禮,多尚輕細,故有喪者不服粗衰,但疏葛為衰,繐布為裳。”《南史》卷五九《任昉傳》:“及瞑目東粵,歸骸洛浦,繐帳猶懸,門罕漬酒之彥。”“明月來可”“□悲梁木”,原作“山明月來”“可悲梁木”。《全唐文》卷三一二孫逖《唐故幽州都督河北節度使燕國文貞張公遺愛頌》:“徽音已隔,空悲梁木之歌。”另者,此數句之標點當作“空懸繐帳,虛斟奠盃。野寒笳切,風生挽哀。松暗云起,山明月來。可悲梁木,長埋夜臺”,如是葉韻,方符銘文之制。
(1)“父瑛,宗正少卿,鼎、觀、饒、汴、定、洛六州諸軍事,六州刺史。冠軍公并名傳史冊,輝煥縉紳。”
按,“冠軍公”乃封爵號,當上屬與“六州刺史”并列為句,再以逗號隔開。《漢書》卷二八上《地理志》上:“冠軍,武帝置。”應劭注:“武帝以封霍去病,去病仍出征匈奴,功冠諸軍,故曰 ‘冠軍’。”《輿地廣記》卷八 “京西南路”:“漢冠軍縣,本穰盧陽鄉。武帝以封霍去病……屬南陽郡,后晉隋皆因之。”
(2)“夫人資鄧林之秀,氣體幽閑。以成性女事,志于齠齔,經典閱于寸陰。”
按,“以成性女事”不辭,當作“夫人資鄧林之秀氣,體幽閑以成性。女事志于齠齔,經典閱于寸陰”。“體幽閑以成性”,意指體悟柔靜之道以成其性。《全唐文補遺》(第六輯)《大唐韶州樂昌縣令王協故妻蕭氏墓志銘》:“懷婉順以居心,運幽閑以成性。”⑦女事,猶言“女工”。《禮記·內則》:“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治絲繭,織纴組紃,學女事,以共衣服。”
(3)“企圖虛傳福善,摧玉樹于春朝。實受□滛,碎乘珠于厚夜。”
按,“企圖”,墓志原作“豈圖”。“□滛”,當作 “禍滛”(亦即 “禍淫”),墓志猶可辨也,張文闕之。《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孔安國傳:“政善,天福之。淫過,天禍之。”此例“虛傳福善”“實受禍滛”正相對也。
(4)“庶使斷線,弘訓長垂。范于母儀。每誡直言,永貽芳于婦則。”
按,“斷線”,墓志原作“斷織”。《古列女傳》:“孟子之少也,即學而歸……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此例“庶使斷織,弘訓長垂。范于母儀”不通,當作“庶使斷織弘訓,長垂范于母儀”。《全唐文》卷一九八駱賓王《上兗州張司馬啟》:“承斷織之慈訓,得銳志于書林。”
(5)“懿范空傳,名香從設。務女奔星,恒娥戲月。”
按,“從設”,墓志原作 “徒設”,正與 “空傳”相對。“務女”,墓志原作 “婺
女”。《史記》卷二七《天官書》五:“婺女,其北織女。”司馬貞索隱:“務女,《廣雅》云 ‘須女謂之務女’是也,一作 ‘婺’。”雖則“婺女”亦作“務女”,然墓志既如是,當以不改為宜。
(6)“一隨蕭史,千金□歇。”
按,所闕之字,墓志原作“口”“笑”合體,亦即“笑”之異體字。《鮑明遠集》卷三《代白纻曲》其二:“齊謳秦吹廬女弦,千金顧笑買芳年。”
(7)“昔辭霸岸,和鳴鏘鏘。”
按,“霸岸”,墓志原作“灞岸”。《文選》卷五○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仲宣灞岸之篇。”李善注:“王仲宣《七哀詩》云:‘南登霸陵岸。’”是則“灞岸”可作“霸岸”,然原文作“灞岸”,當以不改為宜。
(8)“今來舊里,靈□啟行。”
按,所闕之字,墓志尚可辨其左旁為“車”、右上為“雨”,當為“轜”字。“靈轜”,亦作“靈輀”,猶言“靈車”。《文選》卷五六曹植《王仲宣誄》:“靈轜回軌。”李善注:“《說文》曰:‘轜,喪車也。’”
(9)“游魂靡覿,唯馀惠裳。”
按,“惠裳”,墓志原作“繐裳”,意指麻布喪服。《禮記·檀弓》:“縣子曰:‘绤衰繐裳,非古也。’”孔穎達疏:“繐,布疏者。”
(10)“泉閒無吏,空聽雞鳴。”
按,“泉閒”,墓志原作“泉關”,意為墓門,此指陰間。《周禮·春官·巾車》:“及墓,呼啟關。”孫詒讓注:“《說文·門部》云 ‘關,以木橫持門戶也’,引申之,凡門皆曰關,故墓門亦稱關也。”《唐代墓志匯編》天寶二七○《張登山墓志銘》:“山門寂兮山日沉,泉關掩兮泉路深。”⑧
當然,以上僅是筆者粗淺之見,如有不妥,懇乞方家指正是幸。
注釋:
①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5輯,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第87頁。
②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6輯,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頁。
③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5輯,第168頁。
④ 姚美玲:《唐代墓志中的“禮也”釋證》,見《語言科學》2007年第2期,第103頁。
⑤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6輯,第257頁。
⑥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6輯,第264頁。
⑦ 吳鋼:《全唐文補遺》第6輯,第324頁。
⑧ 周紹良:《唐代墓志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7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