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蔚萍
(福建省建甌市機關幼兒園,福建南平 353100)
在游戲中培養幼兒思考能力的策略
周蔚萍
(福建省建甌市機關幼兒園,福建南平 353100)
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提高幼兒思考的能力,已成為幼兒智育的基本目標。在教育、生活、游戲中,孩子們的思維思考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是沒有邊際的、具備無限可能的。而游戲又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因此,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思考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尤為重要。
幼兒園游戲;思考能力;培養;策略
喜歡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孩子們,無時無刻不誘發著他們的思考。如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富有創造力,關鍵在于育人者的正確引導和培養。為此,我們運用了以下策略:
《蒙臺梭利教育法》強調應該讓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中通過環境相互作用達到發展。因此,要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學會思考,合理有效地創設各個游戲的活動環境,讓幼兒獲取思考的豐富表象,而不是空白的“紙上談兵”。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各類游戲的教育功能,根據各類游戲活動的教育功能與特點設置各個活動區(如結構的、主題角色的、科學探索的、美術手工的、玩沙玩水的)等不同的游戲環境,使幼兒能興致盎然地進行游戲活動,為幼兒獲得思考的豐富表象提供支持。如:在美工活動區里,提供了蛋殼的材料,讓幼兒進行蛋殼彩繪活動。孩子們通過思考想象繪制出各自不同的作品,結果“圓圓小雞”“胖胖小豬”等作品琳瑯滿目、異彩紛呈。在科游區玩嗅覺游戲中,讓幼兒辨別各種氣味。我們創設了“有趣的氣味館”,提供各種嗅覺瓶。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不斷交談討論各種嗅覺瓶中的氣味,然后又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聞到的其他氣味,如:醋的酸味、香油的香味等,通過看、嗅、思考,孩子們不僅知道鼻子能嗅出各種氣味,發現嘴巴也能品嘗各種味道,于是又生成“嘗一嘗這是什么味道”的活動。
幼兒的思維思考能力是在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的,因此,教師應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大環境,創設適當的游戲環境,幫助幼兒獲得思考的直觀表象,從而建構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游戲,是幼兒期獨特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幼兒積極思考的重要方式。教師設計游戲活動時,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活動內容,充分發揮游戲的自主性特點,設計出能不斷引發幼兒積極思考,產生積極體驗,提高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游戲活動。如游戲活動“捉蝴蝶”,制作標本,孩子們用塑料袋去套蝴蝶。可是連著好幾天都空手而歸,為什么呢?孩子們對此反復琢磨思考,苦思冥想。教師適時引導啟發:塑料袋挖幾個洞,試一試,咦!成了。想一想,原來讓空氣漏掉,不會驚動蝴蝶,才能把蝴蝶套住。這次活動帶給孩子們的不只是樂趣,還有經過思考發現的科學知識和秘密。
在游戲中,無論幼兒是以動作表情顯出疑問,還是用語言提出問題,教師都要抓住時機,根據實際情況,恰到好處地提一些“為什么”“怎么辦”讓幼兒思考。孩子能夠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孩子能想的事,就讓他自己想。例如,開展“商店”的角色游戲,幼兒要思考物品要怎么分類擺放,價格要怎么確定,協商角色怎么分配,商品缺貨時要如何解決等問題,鼓勵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當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完成游戲活動時,會使孩子們產生成功的愉悅,激起自信心,增強自主性、獨立性和堅持性。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受游戲興致的驅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可以積極地展開。如音樂創編活動《農場里》:幼兒在教師營造的愉快氛圍中,很快地編出了:小羊在農場咩咩……小牛在農場哞哞……這時,江凱說:老虎在農場啊嗚。李楠馬上反駁,小朋友大聲爭論起來。我沒有斥責他們,而是提出問題:“農場里會不會有老虎呢?”“沒有。”“在哪里呢?”“在森林里。”……與幼兒共同討論,給幼兒留下思考的空間,于是,我們一起唱出了新歌詞:老虎在森林啊嗚……大狼在洞里嗷嗷……幼兒在討論思考中很自然地找到了答案。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兒童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孩子是在游戲中成長的,也是在游戲中發展的。比如幼兒在數學游戲活動中,由于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的特點,幼兒感知數的概念這一過程,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掌握、去探索、去思考,進而構建起初步數的概念。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愛想象、好思考,無論是哪種游戲,幼兒都需要有充分的時間去探索和嘗試,有充分的時間去進行游戲的準備,進行同伴間的交流與互動。有充分的時間從容地進行游戲,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和問題。有了充裕的游戲時間,孩子們就玩得盡興、玩得開心……孩子們只要一塊不太大的空間就可以玩起來,只要是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能成為游戲的“工具”。比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棍子插在土里,想象在“種樹”;把漏勺放在空桶里攪,說是“洗衣機”;玩具金箍棒,他們說像水管、像日光燈、像吸管、像劃船的槳、像紅旗桿、像拐杖、像竹竿、像樹干、像山坡、像樓梯、像工地上的鋼管……只要給孩子充足的游戲時間,孩子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思考。
材料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兒童可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引發哪些方面的思考。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應依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教育活動內容等來選擇投放游戲材料。引導幼兒與游戲材料發生相互作用,從而引起幼兒的積極思維思考活動,促進幼兒探索和建構知識的進程。這種相互作用的學習活動,離不開可供操作的游戲材料,對材料的操作,能使幼兒具體地理解數學概念,直覺地體驗到物體的形狀、數量以及它們的關系等。如:認識正方形活動,可在數學活動區中,提供一些小木棒、小木塊、正方圖形等,讓幼兒邊擺弄木棒木塊邊思考觀察,為進一步認識正方形做了直觀具象的準備。同時,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活動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積極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如在科游區教師投放了豐富的供幼兒操作的磁鐵、蠟燭、風車、光影盒等材料,孩子們借助材料在游戲中遨游、探索,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磁鐵為什么會相吸?蠟燭為什么會熄滅?風車為什么會轉?為什么有光才有影?好多的科學秘密等著他們去探究去思考。孩子們在游戲中不僅學到相關知識,還學會了思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合理有效的操作材料,還能在枯燥的科學知識與幼兒的動手操作經驗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總之,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思考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自主的游戲環境和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并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啟發者,并引導幼兒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做一個積極的思考者。
[1]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張俊楠.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運用于發展[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5).
周蔚萍,1973年生,女,漢族,福建建甌人,主要從事學前教育,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