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宗洪偉
(江蘇省宜興市陶都中學, 江蘇宜興 214221)
熔“陶文化”于教育 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王文娟1,宗洪偉2
(江蘇省宜興市陶都中學, 江蘇宜興 214221)
紫砂陶是一門古老的藝術,蘊含著深厚宏博的中華文化精神。作為紫砂陶文化的發源地,宜興的學生從小耳濡目染地接受著陶文化的熏陶。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成長環境,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受鍛煉,融入真情,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細節,逐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讓“陶文化”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正能量。
陶文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道德素養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陽羨溪頭”的那“一丸土”指的就是江蘇宜興人用于制作紫砂壺的紫砂土,宜興因紫砂壺而聲名遠揚。生活在這樣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環境中,很多孩子從小就接受紫砂陶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為一名初中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思考:怎樣充分利用家鄉悠久的制陶歷史和燦爛的陶文化,讓學生從中能汲取豐富的人文素養,進而培養學生嚴謹、自律、勤奮、踏實、向上的人生觀。于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融“陶文化”于教育,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小雨和英語老師吵起來了!事情其實很簡單,自習課上,小雨偷偷吃口香糖,被英語老師發現后免不了挨批評了幾句。沒想到,小雨當時就爆發了,和老師吵了起來,吵完后就收拾書包想離開教室。
作為班主任,我沒想到這樣一件小事會掀起這么大的波浪。我把小雨領到辦公室,耐心地傾聽了小雨全部的想法后并沒有立即簡單地處理這件事,而是和小雨約定:我們彼此冷靜思考三天,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為了更好地了解小雨,我聯系了她的家長。通過與家長的交談,我了解到小雨的父母平時忙于做壺賣壺,對孩子的關心僅僅停留在生活上的照顧,對孩子的思想動態基本上不關注、不了解。家長單純地認為,孩子在學校,教育靠老師,根本沒想到孩子會對老師有這樣的情緒。面對我提出的怎樣更好地處理這件事,家長脫口而出:“我回去好好教育她,一定讓她向老師道歉,并且保證以后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看著一臉嚴肅的家長,我鄭重地告訴他:“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在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孩子不可能不犯錯,犯錯之后的反思、成長更重要。”
我建議家長回去后和孩子談話的時候,避開今天發生的事情,從他們熟悉的紫砂壺的殘次品的由來談起。一不小心做出了殘次品,這對制壺人來說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是心理上的失落。也許只要在某個細節處稍微多注意一點,殘次品就可能成為一個精品。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嚴謹地對待自己的一生。
學會自律,有明確的目標,努力朝著目標前進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虛心接受別人好的建議。如果犯錯了,我們要在犯錯后學會反思,在反思中汲取教訓,在糾錯的同時逐步成長!家校配合,在多次細心的交流后,小雨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進。融“陶文化”于教育,春風化雨般滲透到孩子的思想中去,比簡單粗暴的壓制效果要好得多。
小靜是個膽小的女孩,平時在班級里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見到老師也總是靦腆地一笑。默默無聞的女孩總容易被人忽視,可是一次意外卻讓我發現了她內心壓抑著的熱情。
那是初一的一次主題班會課,為了激發學生的自信和熱情,我們師生精心組織了“小小的世界,大大的我”主題班會。學生的熱情高漲:設計活動,尋找“演員”,利用課余時間排練,真是熱火朝天。面向全校開班會的那天,演小品節目的小燕因重感冒請假,沒來上學。當文娛委員向我反映這個情況的時候,我一愣:臨時換劇本,還是臨時換演員?這可怎么是好!我把這個情況在教室里一說,同學們立刻嘰嘰喳喳地鬧開了。怎么辦呢?這時,坐在小靜邊上的小天站起來了,大聲地說:“老師,我覺得小靜可以替代小燕演這個節目。我們前幾天在排練的時候,小靜總是陪著我們。小燕也沒幾句臺詞,我相信小靜一定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天的話又一次掀起了同學們討論的高潮,贊成聲、反對聲,此起彼伏。我讓同學們安靜下來,請小靜站起來。只見那個文文靜靜的女孩臉已經漲得緋紅。我走過去,輕輕地拍拍她的肩,微笑著對她說:“好女孩,你該勇敢地接受挑戰!大膽地接受這次任務,既是幫助班級渡過難關,又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自己的機會啊!不去試試,你怎么會知道自己有多么優秀!”她看著我,堅定地點了點頭。
那次主題班會獲得了圓滿的成功,我們全班師生都很高興。從此以后,我有意識地多給小靜鍛煉的機會,時間一長,小靜也一點一點陽光起來了。我相信,我的小靜經過歲月的磨煉,一定會百煉成鋼的!
明代的《茶箋》中有這樣的記載:“摩挲寶愛,不啻掌珠。”這說明紫砂壺經過長時間的摩挲,色澤會變得更溫潤,會讓人感覺到歲月把一切的美好都積淀于此。“養壺即養性”,教育何嘗不是這樣呢?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既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思想與思想的碰撞。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贊可夫曾經說過:“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不只關注其智力而應更關注其情感,不只關注其肉體更應關注其靈魂,不只關注其今天更應關注其明天。”教育,是喚醒,是激勵,是等待,但首先應該是尊重,是呵護!教育的過程必須是融入真情,尊重并呵護每一顆心靈成長的過程!
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須關注細節。制壺的過程中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陰晾。“三分做七分晾”,這句話很好地凸顯了陰涼這一工藝細節的重要性。教育的細節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有時候一句隨意的評價可能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一個鼓勵的眼神會帶給孩子滿滿的自信。
小姚現在是一個大三的學生了,想當初她在我班的時候,也是一個文靜的女孩。她做什么事都是本本分分的,成績中等偏上,基本上和老師沒有什么正面的接觸,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她的三年初中生活。在她初中畢業后,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碰到了她的父親,她父親熱情地和我打招呼,說著一些感謝的話。我當時心里是忐忑的,初中三年,我覺得自己并沒有很周到地照顧她,她所取得的成績,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后來,小姚父親說:“老師,初三下學期一開學的時候,你對我丫頭說了一句話,大大地激發了她的上進心。”“我說什么了?”我小心地問道。“你說:‘小姚,你這么努力,重點高中可以沖沖的!加油!’從此,我家丫頭中考的目標就上了一個檔次,學習也更認真了!孩子中考能考得這么好,真是要好好感謝你!”我恍然大悟,回想起那個場景,我真的是很隨意地和她一說,沒想到會帶給孩子那么大的影響。
這件事也給了我大大的觸動,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關注教育細節,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我們的教育工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在陶都宜興,我們擁有著豐富的陶文化資源。只要我們在工作中積極思考,認真開發陶文化,融“陶文化”于教育,我相信,最終的受益者一定是我們的學生!
[1]劉玉林,戴銀法.陽羨茗砂土[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2]徐秀棠.紫砂工藝[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
[3]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4]周正華.影響教師的101個經典教育案例[M].南京: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7.
1.王文娟,1978年3月生,女,江蘇宜興人。現任陶都中學語文教師,曾獲無錫市班主任工作能手稱號,中學一級教師。
2.宗洪偉,1973年12月生,男,江蘇宜興人。現任陶都中學體育教師,曾獲宜興市教育局嘉獎,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