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陳
(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江蘇啟東 2262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新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將來邁入高等學校的專業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傳統的生物教學已不能適應這一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全面改革,近年來成為廣大高中生物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簡稱,新課改旨在適應信息科技時代發展,順應世界課程改革潮流及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對教學目標、內容、方式、課程結構及管理辦法等全方位的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的愿望、興趣和方法,促進其實現全面、自主、有個性的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符合經濟發展要求、順應時代潮流的高素質人才[1]。
(1)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旨。伴隨人類信息時代的發展,與獲取高分的學習能力相比,學生對各類新鮮信息的學習興趣、愿望,汲取知識的積極性要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改要求高中生物教學應能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提倡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在主動探索學習過程中加強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逐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以變革教學方式為抓手。生物科學源于人類環境保護、醫療保健、疾病預防等各項社會實踐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同于其他學科類似課堂作業、考試測驗等學習任務,不宜單純采用板書演示等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各種生物現象的認知需要依靠大量的生活實踐或生物實驗來促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新課改從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要求教師必須采用適應學科發展、便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力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
按照新課改的相關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借鑒有關先進經驗,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采取了各種新的教學方式,例如:生物實驗、課堂討論、生活實踐、小組探討等等,可謂手段多樣、層出不窮。但由于缺乏客觀的分析、梳理和再加工,往往使一些好的教學形式變成了學生偷懶的借口,導致課堂效率、教學成效大打折扣。
由于新課改否定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提倡將原有教材的知識體系完全打碎,通過組織探究性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然而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曲解了這種新課改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學生經常以探究式教學為由進行自由散漫的談天說地,既學習不到原有教材中的理論基礎知識,也提高不了綜合實力。
目前新課改只針對教育課程內容進行了改革,但相關的配套體制缺乏良好的建設,對學生的評價仍然以考分評價為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局面。迫于升學壓力,部分教師采用表面按照新課改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課后仍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班級升學率的做法,導致對新課改的落實流于形式,難以實現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初衷。
與初中課程相比,高中生物課程中存在大量理論基礎知識,涉及化學、數學諸多相關學科的聯系,很多知識比較深奧、晦澀難懂。如將新課改要求片面地理解為拋棄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一味強調課堂自由討論、生產實踐等探究式教學,學生會因不了解基本原理而產生畏難情緒,更難產生探索學習的興趣[3]。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生物教學的改革,仍然需要堅持以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基礎,深入淺出地開展實踐課程,促進理論聯系實際,發揮新課改對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作用。
新課改提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棄教師的監督、引導作用。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內容比較廣泛,其中許多知識點還是需要通過大量習題練習才能掌握,學生尚不具備分辨自己所做習題正誤的能力,故無法僅憑學生的自覺就能夠完成全部課程內容的學習。新課改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基礎上,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類,謹慎組織、縝密安排探究性學習的教案,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密切跟蹤和適時評價,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提高新課改的學習成效。
在全球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教學改革需求,對傳統“填鴨蛋”式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可否認的是,這的確產生了大量效果顯著的措施,例如:探究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等。但這些措施并不能說明過去傳統的教學思路毫無可取之處,如板書演示對學生理解生物理論基礎知識、推導生化反應原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如生物模具教學,使學生輕松獲取關于各類生物身體結構的直觀認識。因此,在進行生物教學改革時,應對新、舊方法進行理性分析,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兩種方法有效融合,通過新課改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以發揮它們的最大優勢。
評價指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獲得進行分析思考,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改進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新課改后,生物教材中已注重加大了生物實驗、小組討論等多方面的內容,有效扭轉了過去只看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模式。但基于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仍要考慮學生參加高考的需求。因此,在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學習過程評價的同時,需適當適量地保留考試評價內容,幫助教師清晰正確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以便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廣大的生物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貫穿到生物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學內容上,要注重理論基礎知識學習與日常生活實踐并行;教學方式上,要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與加強教師指導作用并重;教學理念上,要提倡探索新思路與沿用舊方法相融;教學評價上,要引領新評價模式與傳統評價模式結合。多措并舉,通過緊跟時代步伐、拓寬教學思路,使高中生物教學更直接、更有效,切實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初衷,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陳蘭鳳.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J].才智,2017,(18):77.
[2]張延龍.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生物技術世界,2015,(07):158.
[3]陳淑娟.關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分析[J].高考(綜合版),2014,(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