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芳
(江蘇省丹陽市正則小學,江蘇丹陽 212300)
課堂提問在教學中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互動。有效的提問,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所以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提問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有效提出問題,避免問題太難,學生不能回答出現課堂冷場的情況。此外,注意提問的數量不能過多,以免出現提問太多,學生為了應付教師而無法思考。因此,有效的提問注重質量與數量的結合,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其智力,提高其獨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實施有效提問進行分析,望與廣大數學教師進行交流。
“直接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提問方式。數學教師通常采用這種提問方式來引發學生思考,各類認知水平的學生均可以通過思考來開發智力,效果較好。教師在結合課本教學的基礎上,注意學生需求,提問要具有層次性,讓所有學生能學到現有的課本知識。教師還可適當延伸知識,難易度可因人而異[1]。在提問成績優異的學生時,可以增加知識難度,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難度。這樣既滿足了優異生的需求,也通過簡單的問題來增強學困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這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兩位數加法”時,其主要是對“相同位數上才能相加”的知識點進行復習。該知識點包含了各種計算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拓展思維,進一步對知識進行深化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問題,當選擇學生回答時,對于學困生可以提問:① 23+16等于多少?② 你在計算23+16時,是對哪個數進行拆分的?對于中等生可以提問:①計算23+16,你最喜歡的方法是什么?對于優等生可以提問:①你能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計算嗎?②你知道23+16一共有幾種計算方法?分別是哪些?通過這樣層次分明的方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并且能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獲得成就感,從而積極學習。當學生的回答有不當的地方時,教師可了解到學生的不足之處,并能及時補充;同時,學生通過復習,知識點得到進一步鞏固,思維得到很好的訓練,使其頭腦變得更加聰明、靈活,在未來面臨挑戰時,可以從容應對。
所謂“追問”,即追根究底進行多次提問,在學習新的知識點前,教師可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設計一個總的問題,在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然后,根據預先設計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當學生回答后,數學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再次提問。通過追問的方式,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對其思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還可活躍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比一比”時,該知識點主要是在學生學會使用“>”“<”“=”號與“加減法運用”的基礎上,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結合使用,以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最小和最大能填幾”,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先設計一個總的題目,如7+( )<20,再根據總的問題設計若干問題:① 大家可以猜一猜7+( )<20中的( )里可以填幾?當學生說了一個數字后,如果學生說了“2”,教師可以繼續提問。②除了“2”以外,你還可以說出( )里能填什么數字嗎?當學生說了幾個數字后,教師可以給予其鼓勵,并可繼續提問。③你說了這么多數字,是怎么做到的,可以教一教其他同學嗎?若學生沒有提到( )里能填的最大數字,教師還可繼續追問:你知道( )里最大能填幾嗎?
通過以上一環扣一環的追問,將整個學習過程串聯起來,不僅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還能在提問中體現出難點,引發學生思考,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追根究底”的習慣,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輕松、快樂地學習。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有效提問的方式,能改變枯燥的學習氛圍。通過“直接提問”與“追問”的方式,不僅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能集中注意力聽課,還讓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下學習。同時,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教師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完成,提高教學質量。
[1]錢真英.有效提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