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翔中學,江蘇宿遷 223900)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張坤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洪翔中學,江蘇宿遷 223900)
政治課是初中素質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同時也是對初中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方法不當,許多學生在陳舊的內容、沉悶的氛圍中逐漸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從而難以體現政治課德育教育應有的價值。基于此,本文從案例教學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出發,對案例選擇的原則進行簡單闡述,并對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研究,以期對教學改革有所助益。
案例教學法;初中政治;教學運用;原則
所謂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包含解決問題的多個角度和多個方法。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指導學生對呈現的典型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初中生正處于人格培養和性格成熟的關鍵時期,利用思想政治課對其進行思想引導非常必要,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政治教師更多的是依據教材對學生進行理論講解,忽視了對教學案例的選擇與應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必然會降低理論教學的說服力,進而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與消化。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動的案例中獲得思想啟發和能力提升。
案例教學法帶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因此,其案例材料的選擇并不是隨機的,而是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一,真實性。即教學案例必須要有事實根據,并盡量貼近初中生的現實生活,保證真實可靠,以提高學生的代入感。初中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其對于一些社會問題還處于懵懂狀態,因此,教師要給予其正確的思想引導。雖然政治教師為提高案例的教學價值,會對案例的具體內容進行一定的改動,但是其主體內容不能偏離案例核心,更不能偏離初中生的理解范圍,否則,就會讓初中生在不真實的案例體驗中對所學內容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德育教育效果。
第二,時效性。在信息時代,時政要聞、社會熱點瞬息萬變,而教師在案例選擇中要緊扣時代脈搏,用最新鮮的案例材料,保障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初中政治教師可以從網上的熱點、焦點出發,為學生布置案例分析任務,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當然,時效性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沿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轉變案例選擇內容,相反在案例選擇時,教師應該在堅守基本社會準則的前提下,對案例進行篩選和運用。
第三,典型性。互聯網時代,社會案例層出不窮,但是教師應該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篩選,保證案例的典型性。教師在篩選案例時,應該結合初中生的基本認知特點,對符合其德育教育需要的內容進行整合與運用。此外,教師還應該從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角度出發,對案例進行選擇,讓學生能夠透過案例得到更廣闊的思維發展視角,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第四,綜合性。案例是教學的載體,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該賦予其一定的任務。案例的內容應該兼顧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識點,在思想引導上應該契合多重教學目標,應該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能夠幫助學生突破課堂學習的重難點等等。這些任務融合在案例中,不僅能夠豐富案例的內涵,更能夠保證案例教學的效率。
在運用案例教學法之前,教師應該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在備課中,教師一方面要“備案例”,即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知識收集、整合、分析、改編案例,以保證案例的應用價值。如在《與誠信同行》這一節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這樣的案例:“日本餐飲業規定:盤子必須要用水洗七遍,并計件付酬。有個打工的學生為了提高效率,只洗了五遍。在抽查中,被檢測人員測出了盤子的清潔度不達標,責問該生。她卻振振有詞:“洗五遍不也挺干凈的嗎?”老板淡淡地說:“你不誠實,請你離開。”這個學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館應聘,老板打量她半天說:“你就是那個只洗五遍盤子的學生吧,對不起,我們不需要你。”第二家、第三家……她屢屢碰壁。不僅如此,她的房東也要她退房。萬般無奈,她只得搬離了這個城市。教師從這個案例出發,為學生設置了相應的問題,以供課堂分析。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備學生”,即教師要了解學情,認真分析初中生的情感認知特點,并在預習中為學生安排相應的資料收集任務,讓他們對要分析的案例有所了解,以保證課堂分析的思想深度。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在學習中,學生通過開展合作不僅能夠集思廣益,還能夠培養其團結合作意識,強化集體主義精神。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師應該將案例教學與合作教學相結合,為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以案例為引導,讓各組開展集體討論。如在《與誠信同行》的相關案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根據學生的基本特點,為其進行了科學的分組,并明確組員職責。然后,教師根據課前的準備,為不同小組提供了主題一致,但內容不同的案例,這樣就可以保證各小組在案例分析中能夠保證思想的獨立性。最后,教師通過課堂巡視,對各小組成員的參與情況盡心觀察與指導,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案例中獲得思想教育,更能夠在合作中完成思想升華。
在合作學習中,各小組之間通過激烈的討論,必然會得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討論結果,然后教師可以通過抽簽或點名的方式,讓每組的發言人進行討論成果的展示。例如在以“誠信”為主題的案例分析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市場經營中缺斤短兩、虛假宣傳、客服缺失等失信行為,讓學生對此進行思考與討論;然后,讓學生從自身或者家人、朋友的購物經驗出發,對經歷過的誠信或失信行為進行分享,并引導其對誠信與市場制度建設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索;最后,在觀點展示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可以對發言人的結論進行補充說明,從而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相對公平的表達空間,保證討論結果的完整性。
案例分析的結果需要系統的評價作為保障。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堅持自己在教學評價中的主導地位,及時把握學生的討論方向,進而完成教學目標;其次,還應該落實多元化教學評價理念,將學生納入到評價主體中來,如在成果展示中,教師在一個小組發言后,可以留出一部分的時間,供其他學生討論、評價,而在完成教學后,教師還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以保證評價內容的客觀、全面;最后,開展過程評價,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析,以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適應初中生的認知水平,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提高其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基于此,初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應該積極實踐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環節,以改變傳統教學弊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付雪燕.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7(07):38-39.
[2]葉光亮.論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4):166.
[3]趙奇飛.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復習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5):164.
[4]馬明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文學教育,2016(08):171.
張坤,1981年生,男,江蘇泗洪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中學政治教學及研究,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