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瓊芳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人民小學,廣東梅州 514000)
體驗·分享·嘗試
——核心素養下數與計算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究
徐瓊芳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人民小學,廣東梅州 514000)
核心素養是教育的靈魂,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擁有了上層的理念框架和中層的課程體系,更需要有基層的教育實踐。筆者結合自己教學中的一些事例,談談核心素養下數與計算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其中,體驗階段重在自主探究,激發創新,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分享階段重在合作互動,交流感悟,促使學生發展思維;嘗試階段重在親歷過程,領悟思想。
核心素養;體驗分享;嘗試
核心素養是教育的靈魂,課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擁有了上層的理念框架和中層的課程體系,更需要有基層的教育實踐。毋庸置疑,小學數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肩負著重任。下面我結合自己教學中的一些事例,談談核心素養下數與計算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
《課標(2011年版)》確立了學生的主體性,明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活動經驗。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體會、揣摩而有所感悟,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我曾上過一節一題多解應用題的課,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后,引導學生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題途徑。學生在自主探究討論、練習完畢后,我對使用簡便的方法解題的同學予以誠摯的夸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某水果店里蘋果箱數、梨箱數的比是5:3,已知梨箱數比蘋果箱數少20箱,這個水果店里蘋果箱數、梨箱數共有多少箱?
學生根據已學的歸一應用題,分數應用題,比和比例等知識,得出了以下幾種解法:
(1)用方程解。先求出蘋果箱數,再求總箱數。
解:設蘋果箱數有x箱,梨箱數有(x-20)箱。
或先求梨箱數,再求總箱數。
解:設梨箱數有x箱,蘋果箱數有(x+20)箱。
這節課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氛圍,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全方位思考問題的熱情,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而當孩子們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時,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才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和共建。通過學生展示交流和生生、師生之間的對話,在促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素養的形成。
對于分數運用題中乘、除法意義的理解,是解答運用題的關鍵,也是解答分數運用題的基礎知識。對于這樣的基礎知識,教學上就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深入理解。例如:“大象比長頸鹿矮大象身高是長頸鹿的( )”我首先讓學生根據這句話用線段圖表示出來,然后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算出結果。在學生深入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我還讓他們在小組內進一步分析、推理,進行如下聯想:
這樣的訓練,學生對分數意義、單位“1”的概念和分數中常見的數量關系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后,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維流暢、廣闊。因此,課堂上我們要組織和引導學生互說、互評、互學,在比較中求真,在應用中內化。學生通過所進行的互動交流、討論比較,經歷對各種算理的再認識過程,有利于構建起學生優化的思維方法,有利于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有利于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標準》特別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將數學還原成“未完成的數學”來展開教學,讓每個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促進學生的感悟,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應給時間、給機會讓學生嘗試,并親自去探究,同時親歷整個過程。學生從中體驗、領會、感悟到問題解決的思路與探索的方法。例如,在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一課的教學中,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算理的理解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難于突破。我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教學前對分解質因數以及用分解質因數找兩個數的公約數兩個知識點讓學生理解透,并用一定量的操作練習進行深化鞏固,為新課的教學奠定基礎。教學中高度相信學生,充分依靠學生,放手讓學生嘗試,充分讓學生探究。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第一,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找出18和24的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
第二,小組匯報。匯報采用分類板貼和口頭匯報的方式。
例如,集合式表示法:18的約數有1、2、3、6、9、18;24的約數有 1、2、3、4、6、8、12、24;18和 24的公約數有1、2、3、6;18和24的最大公約數是6。分解質因數法:18=2×3×3;24=2×2×2×3;短除法:18和24的最大公約數是2×3=6。
第三,為什么2×3=6就是18和24的最大公約數。
讓學生在討論、爭辯、反復地觀察、比較中逐步得出公因數、所有的公因數、乘積等關鍵的詞,感悟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算理。這里有學生自己的遷移,有學生自己的生成,有學生自己的感悟,學生對算理有了深刻的理解。
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問題,也可以說核心素養反映小學數學教學的魂,應有意識地在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學時,體現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1] 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J].教育科學研究,2014(3).
[2] 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三十五年的實驗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3(8).
[3] 周浩.分享數學教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徐瓊芳,1979年生,女,廣東蕉嶺人,現任廣東蕉嶺縣人民小學教師,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