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旎娜
(新疆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中考復習課中聯想教學的實踐與意義
孫旎娜
(新疆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聯想教學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法,中考歷史復習過程中為便于幫助學生快速優化掌握知識點,可借助聯想教學法。其優勢有三:一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二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能力,提升歷史素養;三是有利于初高中歷史教學的緊密銜接。
中考復習;聯想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從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素養出發,遵循歷史教育規律,充分發揮歷史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中外歷史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并提高正確認識現實的能力,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而在復習課中更要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聯想教學是復習課中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下面我談談聯想教學在復習課中的一些實踐。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到: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了解歷史的時序,初步學會在具體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學習歷史首先要掌握“具體時空條件”,時間也就成為聯想教學的一大線索。例如,1689年英國頒布了《權利法案》,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同樣是1689年,中國同沙俄簽訂了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地記住兩個法律文件,同時又可以對比出兩個國家一個是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一個封建君主專制將要達到頂峰,由此為中國近代史上中國對外戰爭多次戰敗的原因這個知識點的學習做了鋪墊,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必然性。又如在復習新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改革開放后新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弄明白改革開放的開端是什么時候,并且引導學生如何劃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分為幾個時期。
構成歷史的四大要素:事件、地點、人物、事件。因為有了歷史人物,所以歷史是鮮活的、有特色的。歷史人物在歷史潮流中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教學更符合初中生形象思維豐富這一特點。因此通過歷史人物進行聯想教學,便于學生記憶。例如復習中國近現代史,聯想一下初中階段黨的主要貢獻有:(1)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確定黨對軍隊的領導。(2)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創建根據地的革命道路,在“左”傾盲動中挽救革命。(3)遵義會議指出“左”傾錯誤,四渡赤水戰役與長征,挽救了工農紅軍。(4)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促成國共合作抗日,挽救了黨和中華民族。(5)赴重慶談判,喚醒全國人民反內戰,為解放戰爭奠定思想基礎。(6)解放戰爭尤其是三大戰役,取得全國勝利。(7)抗美援朝與抗法援越戰爭,鞏固新生政權。(8)提出農業合作化與和平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9)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決心搞兩彈一星,掌握了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的戰略主動權。(10)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與國際反霸戰略,打破帝國主義封鎖,恢復聯合國席位,實現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把一些零碎的知識點通過人物聯系起來,由此完成對中國近現代歷史有一個基本掌握。
歷史地圖是通過現代地圖學的特點將時間、空間加以綜合的產物,它將在一定程度上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繁雜的社會現象做出動態的輪廓的反映。它幫助讀者從上述各種繁雜的總和中理解歷史概念和歷史規律。
以歷史地圖為藍本進行聯想,增強學生空間概念,提升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例如,最新版人教七年級歷史上冊第83頁地圖《絲綢之路》,以這幅圖為藍本,我們可以復習以下幾個問題:(1)西域的地理位置及各個時期對這一地區的管轄。(2)西漢首都及經濟發展狀況。(3)沿途途經哪些古代文明及各個文明的發展狀況。(4)中西方文明發展情況對比。又如,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12頁地圖《清朝疆域》,通過這幅地圖我們可以聯想到幾個問題:(1)清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2)近代中國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哪些土地造成對中國主權的破壞。
瑞士人皮亞杰提出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聯想教學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聯想教學在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自由地進行思維交流和信息傳遞,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教師只是在一旁起輔助和引導作用,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學生在學習和探索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同學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逐漸發揮著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闡述問題的訓練過程,使得自身的主體意識逐漸明確和建立。
認知結構教學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以結構主義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布魯納認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柜,而是教他們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
在初中歷史復習課中,通過聯想教學學生在了解基本的歷史事實后,逐漸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初步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進而學會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和變化。這個時候學生的學習就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學生成了歷史課堂的主體,主動參與和發現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是學習、研究歷史問題的能力。聯想教學在學生在基本了解和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通過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并且通過對歷史現象和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歸納、比較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高中歷史教學更多的是要求理論型和抽象思維,而在平時初中教學中,我們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經驗型和形象思維。要完成這樣的轉變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要求教師耐心引導學生完成這一逐漸深入的過程。聯想教學改變了初中生在歷史學習上被動記憶的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完成學生思維上從初中學習思維向高中轉變思維的轉變,避免初中生進入高中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聯想教學在初中歷史復習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作為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我們還應不斷地研究和實踐,努力探求與時俱進同時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模式。
[1] 葉梅芳.淺談如何運用聯想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能力[J].學周刊, 2012(13).
[2] 趙士遠.淺談中學歷史課的教改[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04).
孫旎娜,1981年生,女,山東威海人,現任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歷史教師,完成多項課題研究,多篇教育論文發表,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