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
(江蘇省常熟市任陽中學政治組,江蘇蘇州215500)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滲透
顧勇
(江蘇省常熟市任陽中學政治組,江蘇蘇州215500)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素質教育實施中強化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與此同時還需要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品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教師要增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并真正將其納入到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育體系當中,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導方法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
初中;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滲透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健全的品質和人格。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善于將課程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整合,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素質教育的標準要求來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全面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成效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初中生的身心和諧與共同進步創造有利條件。
從學生成長階段來看,初中時期的學生正值青春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體現出明顯的個性特征,也有著極強的可塑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生理成熟水平往往會高于心理成熟程度,在二者的對照當中更加顯著地突出學生心理發展滯后的問題。由于學生存在不成熟的心理狀態,極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而在日常教育環節,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促進學生生理健康方面,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最終無法推動學生的身心和諧。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當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當前學生身心特征,而且有助于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處在青春期階段的初中生在性格上十分叛逆,一旦出現不如意就容易出現厭學、逃學等態度,甚至會選擇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的方式。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原因展開細致分析,能夠很清楚地發現當前初中生在實際的成長過程中存在顯著的心理偏差,而且這種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已經直接影響到初中生的身心發展。一旦在學習或生活當中遇到問題往往會依賴他人,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無法有效面對挫折和處理危機。針對以上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初中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是當前教育的重點。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種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的整體內涵中包括對學生多個層面的教育,強調要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而不是單一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增長,需要通過有效的教育指導方式來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培訓,逐步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們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為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奠定心理基礎條件。通過對素質教育的分析能夠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必須全面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采用恰當的心理教育模式為學生進行指導,才能稱之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心理教育實踐。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教育內在發展的實際需求,必須有意識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成為增強學生德育素質的重要陣地。
為了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找到滲透點和二者的結合之處。而教材就是進行教育滲透的一個出發點和有利工具。因為就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教材而言,教材中涉及的大量內容都與心理健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完全可以作為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講解教材內容的過程中,讓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有效培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要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此同時,還需要切實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首先,教師在教學指導環節要引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了解自己,通過自我審視來形成客觀自我評價。其次,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注重引導學生消解不良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最后,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要逐步強化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尊重以及肯定,以便能夠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恰當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課程中包含大量的理論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但是如果單一引導學生機械性地學習理論是十分片面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到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整合,鼓勵學生進行道德素質的內化,將課上學習到的思想品德理論作為指導生活實踐的向導,使得學生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再變得不知所措,而是用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解決問題。在思想品德課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和思想品德課程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機整合,徹底突破說教式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參與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當中,建立起生活和學習的關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以教學《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恰當地選擇實踐教育活動的形式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進行場景的重現,切實選擇發生在學生生活周圍的故事進行播放展示,幫助學生完成場景重現,迅速吸引學生的關注度,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實例中獲得豐富直觀的資料,逐步由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為學生的實踐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情景表演,運用角色扮演情景劇的方式來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整合。
能否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和思想品德課程融合起來,保障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能否建立起師生信任的關系,整個課堂氛圍是否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相適應。對此,為了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二者結合的實際效能,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以及自由平等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逐步進行角色轉變,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對話,善于用親切的語言和恰當的動作、表情為學生傳遞信任情感,從而贏得學生的親近。其次,教師在教育環節要盡可能關注每一個學生,滿足學生被關注和肯定的內在需要。每一位學生都是平等獨立的個體,教師必須做到一視同仁才能夠保障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學《考試的心情》一課時,教師在講解到關于如何調節焦慮的考試心情時除了要關注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以外,也要重視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發現他們在考試心態方面存在的差異,并采用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方法來幫助學生在考試當中有效調整心理狀態,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最后,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以及接納每一位學生。針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是建議,教師要運用鼓勵和表揚的態度,即使其中存在錯誤,也要運用積極的方法進行糾正,而不是武斷地指責和隨意打斷。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擔當起自身的教育以及指導的責任,在其中恰當地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疏導,使得學生在積累思想品德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得到身心健康的教育以及培養。
[1]陳路英.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5(3):89-91.
[2]羅白平.思想品德課程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7):77-78.
顧勇,1975年生,男,江蘇常熟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中學思品教學與研究,中學一級教師。